秋雨之福健康咨询平台
中药材滋补品
第二十节
太子参
1太子参
太子参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出自《本草从新》:太子参,虽甚细如参条,短紧结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据《本草从新》、《纲目拾遗》、《饮片新参》等书,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现在商品则普遍用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虽有滋补功用,但其力较薄。
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怕高温,30℃以上生长发育停止。怕强光暴晒,烈日下容易枯死,比较耐寒。在-17℃能安全越冬。低温条件下也能发芽、生根。在阴湿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喜肥沃疏松、含有丰富腐殖质土壤,砂质土壤中生长良好。低涝地、黏壤、土质坚实、排水不良、土壤含腐殖质少。瘠薄的土壤生长不好。
2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20cm。地下有肉质直生纺锤形块根,四周疏生须根。茎单一,不分枝,下部带紫色,近方形,上部绿色,圆柱形,有明显膨大的节,光滑无毛。单叶对生;茎下部的叶最小,倒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渐窄成柄,全缘,向上渐大,在茎顶的叶最大,通常两对密接成4叶轮生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9cm,宽2-4.5cm,先端渐尖,基部狭窄成柄,叶背脉上有疏毛,边缘略呈波状。
花二型:近地面的花小,为闭锁花。花梗紫色有短柔毛,萼片4,背面紫色,边缘白色而呈薄膜质,无花瓣;茎顶上的花较大而开放,花梗细,长1-2(-4)cm,有短柔毛,花时直立,花后下垂,萼片5,披针形,绿色,背面及边缘有长毛;花瓣5,白色,先端呈浅齿状2裂或钝;雄蕊10;子房卵形,花柱3。蒴果近球形。有少数种子,种子褐色,扁圆形或长圆状肾形,有疣状突起。花期4月,果期5-6月。
3分布范围
分布于日本、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安徽、福建、湖南、山东、江西、江苏、浙江、内蒙古、陕西、湖北、辽宁、河南、河北、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米至2,米的地区,多生在山谷林下阴湿处。
名称由来:
春秋时期,郑国国王的儿子年5岁,天资聪慧,能辨忠识奸,深得国王厚爱。但这位王子体质娇弱,时不时生病,宫中太医屡治不效。后国王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一时间,各地献宝荐医者络绎不绝,但所用皆为参类补药,并未奏效。一天,一位白发老者揭榜献药,声称非为悬赏,而实为王子贵体、国家大计着想。国王对老者说:“尔诚心可鉴,然若药不灵验,怕有欺上之罪吧。”老者呵呵笑道:“王子贵体稚嫩,难受峻补之药,需渐进徐图之。吾有一药,服百日必能见效。”于是,王子如法服用老者所献的这种细长条状、黄白色的草根。三个月后,果见形体丰满,病恙不染。此时,国王始信老者所言,大喜之余,晋封王子为太子,又急寻老者以封赏,但老者已行踪难觅。国王问老者所献之药何名,众皆摇头不知。近臣谏曰:药有参类之性,拯挽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参吧。于是,“太子参”的美名就由此传开了。
4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饮片新参》:“甘润,微苦平。”《中药志》:“甘苦,微寒。”入肺、脾经《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功效分类:补虚药,补气药
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
1、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气,养胃阴。常配山药、石斛等同用。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
2、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能益气生津。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
用药忌宜: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用药配伍
1、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
2、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3、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
5性状鉴别
块根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2-8cm,少数可达12cm,直径2-6mm,顶端残留极短的茎基或芽痕,下部渐细呈尾状。表面黄白色至土黄色,较光滑,略具不规则的细纵皱纹及横向凹陷,其间有须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或黄白色,角质样;晒干者类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以条粗、色黄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块根横切面:木栓层为4-6列方形木栓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数列,多切向延长。韧皮部窄,射线甚宽。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占根的绝大部分,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状;初生木质部3-4原型。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并有少数草酸钙簇晶,直径12-60μm,于木质部较易察见。
粉末特征:淡黄白色。
1、淀粉粒极多,多为单粒,类圆形,直径4-24μm,脐点星状、三叉状及裂隙状等,小粒的脐点不明显复粒由2-3分粒组成。
2、导管主为网纹导管,直径12-24μm。
3、草酸钙簇晶直径12-60μm。
4、木柱细胞淡黄色,表面观长多角形,壁薄,部分略波状弯曲。
6药材伪品
假太子参有数种之多,湖北假太子参最常见的有百合科的粗根宝铎草和石竹科的石生蝇子草,云南则有以石竹科的云南繁缕的根伪充太子参。
石生蝇子草和云南繁缕
1、石竹科植物石生蝇子草的干燥块根。单个或数个簇生,呈长圆柱形,多弯曲或稍扭曲,有时具分枝,长2~13cm,直径0.2~0.8cm,顶端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残基或茎痕。表面粗糙,淡黄色或土黄色。断面具大的裂隙,黄白色或类白色,类角质。薄壁组织中不含簇晶。
宝铎草
2、百合科植物宝铎草的根,多数簇生,圆锥形或细长条形,略弯曲,长3~6cm,直径0.1~0.4cm。表面淡黄棕色,质硬而脆,有细纵纹。断面平坦,黄白色,久置灰褐色,折断时常连有细韧的木心。气微,味淡。
石生蝇子草
3、石竹科植物云南繁缕的根。根数个簇生,顶端有疙瘩状茎基,根细纺锤形,长3~9cm,直径0.2~0.4cm,两端细尾状,外表黄白色,有细纵皱。质脆,断面黄白色,角质样,中柱白色。
云南繁缕
太子参古籍考证
1、《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2、《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3、《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4、《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5、《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6、《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摘除残留须根,筛去灰土即得。
我们不生产产品,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秋雨之福健康咨询平台
扫一扫图中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首选二甲基亚砜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