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随着二胎的开放,又一波新生儿增长期来了,但是很多新生儿爸妈对孩子生病都不会对症下药,特别是近几年中医药的兴起,很多爸妈对中药治疗和使用比起西药更加不熟悉,因此,了解婴幼儿安全使用中药很有必要。
下面,小编根据执业药师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整理了婴幼儿的中药使用注意事项!
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
原则
1.用药及时,用量宜轻
2.宜用轻清之品
对大苦、大辛、大寒、大热、攻伐和药性猛烈的药物要慎用。若为风热表证,当以辛凉解散表邪,以银翘散、桑菊饮为主。
3.宜佐健脾和胃之品
4.宜佐凉肝定惊之品
小儿体属“纯阳”,热病偏多,且肝常有余,易出现肝热抽搐、惊风之症。救治小儿疾病特别是外感病邪,出现壮热、烦躁、惊惕等症,则应在清热透解之时,佐以平肝息风之蝉蜕、钩藤、僵蚕、地龙等。
5.不宜滥用滋补之品
婴幼儿患者应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①小儿感冒后容易食欲减退,若此时舌苔厚腻,口有异味,大便秘结,说明体内湿热重,绝不能给予滋补药。
②又如生长发育旺盛的儿童,若过多服用含有激素的食品或补品,可引发性早熟。
③对于体虚夹湿热,而有口臭、便秘、舌苔黄腻的患儿应先用清热除湿的藿香、黄芩、黄连、薏苡仁、陈皮等,使热清湿化,然后再服调补中药。
④如平时易感冒、多汗,属于气虚的儿童,可服用补气固表的黄芪、太子参、白术等。
⑤如消瘦、面色萎黄、厌食、大便溏稀,属于脾虚,可选用健脾和胃消食的山药、茯苓、白术、白扁豆、稻芽等。
⑥若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夜寐不安、舌质淡,属于气血两虚的儿童,可给予益气养血的黄芪、党参、当归、黄精、首乌、大枣等。
⑦有些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尿频,面色苍白,舌胖,属于肾虚,宜用补肾的补骨脂、菟丝子、肉苁蓉、熟地等。
配套真题
下列关于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药及时,用量宜轻
B.宜用轻清之品
C.宜佐健脾和胃之品
D.宜用凉肝定惊之品
E.宜用滋补之品
E
新方向伴读学堂
陪伴更好的你!
新方向伴读学堂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