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参,大多数人都知道它是滋补身体的好药材。参有很多品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参、西洋参、太子参、党参、沙参、红参、园参......虽然都叫参”,但其实它们的功效却不尽相同。甚至,并非所有的参都有补益的作用。而即使是有滋补作用的参,也会因为药材不同或炮制方法而存在差异,所适用的人群也不相同。
生活中常常听到“太子参”。太子参是人参的幼小时期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太子参适合什么样的人群呢?
太子参叫“参”,不是人参
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太子参是石竹科植物太子参(孩儿参)的干燥块根。不是同一种植物。
太子参,又叫孩儿参、童参,是一味药性平和、气阴兼补、老少皆宜的清补良药。
相传春秋时期,郑国一位国王的儿子,年五岁,天资聪慧,深得国王垂爱。年迈的国王有意传位于他,但这位王子却体质娇弱,时不时生病,宫中太医屡治不效,国王为此愁心不已。后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一段时间后,一位白发老者揭榜并诚心献药,说自己不为赏金。国王对老者说:“尔诚心可鉴,然若药不灵验,怕有欺上之罪吧。”老者十分把握地笑道:“王子贵体稚嫩,难受峻补之药,需渐进徐图。老朽献此药,服百日必当见效。”3个月过后,王子完全恢复了健康,国王大喜,晋封王子为太子,又急寻老者以封赏,但老者已经走了。国王问老者献的药叫什么名字,大家都不知道。一位大臣说:“药有参类之性,拯挽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参吧”。国王准,于是名传至今。
关于太子参的命名还流传着另外一个与太子有关的版本。
话说,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为出版《本草纲目》日夜兼程赶赴金陵(今南京)后,住进一家客店。在得知店小二的妻子生病没钱看病时,动了恻隐之心的李时珍即刻为其妻诊治。同时,李时珍了解到病人家好几天没米下锅,病人只能以番薯干作“营养品”,而店小二和5个孩子靠孩子挖来的野菜充饥。李时珍顺手拿起锅台上的一根野菜在嘴里嚼了一下,说:“这是一种中草药,可治你妻子的病,是从哪里采来的?”店小二说:“城外,紫金山上!”李时珍忙随手掏出一锭银子说:“给!天明以后去集市上买点来,把此药先煎给你妻子服用,服后便会好转的。”店小二闻言,感动得双膝跪地,连声道谢。次日,店小二的妻子服了药,病果然好多了。
为感谢李时珍,店小二把李时珍带到紫金山南麓的明东陵,只见那里有很多店小二妻子服用的草药。李时珍如获至宝,挖了一大担回家。这种药草长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因此就把它取名为“太子参”。可是,李时珍并没有把太子参收录《本草纲目》,生怕大家知道太子参后都到太子墓地采挖而触犯王法,这或许也是李时珍终身遗憾的事情。
太子参
中医认为,其性味甘而微苦,功擅补气生津,健脾养胃,尤以清补、平补而见长,可治疗阴虚、津伤引起的食少倦怠、咳嗽痰少、心悸不眠等病症,对炎夏气津两伤以及久病体弱、慢性病患者更为适宜。除入煎剂外,本品也可通过浸酒、熬粥、泡茶、研末等用法来养生防病。
太子参与西洋参
西洋参与太子参均为气阴双补之品,均具有益脾肺之气、补脾肺之阴、生津止渴之功。但太子参相比西洋参更显性平力薄,其补气、养阴、生津与清火之力也相对不及西洋参。虽药力较弱,但太子参却是补气药中的一味上佳的清补之品。
多用于脾虚食少、气阴两亏、倦怠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人群。
另外,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太子参含氨基酸、多糖、皂苷、黄酮、香豆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等,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抵抗力。因此,也非常适合作为普通人群的日常保健所用。
选购技巧
太子参乃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块根,盛夏采挖入药质量最佳。太子参以肥润、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而最优的正品太子参其根多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厘米,顶端有茎痕,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
药膳食疗
太子参煮鹌鹑
有益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人群。
具体做法:太子参30克、玉竹10克,鹌鸫2只。将三者洗净,用水煮熟,加食盐调味。饮汤吃肉。
本方以太子参、鹌鹑补脾益气,玉竹益胃养阴。
太子参作为一种平补药材,老少皆宜,清肺润燥,益气生津。我们在煲肉汤的时候,经常可以放上一点哦~
推荐阅读
清凉油有什么用?你所不了解的99%的功效全在这!
“仁”药润泽,美白祛斑
“白”药性白,以白治黑
撰文蔡珏
本内容受“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项目编号18dz)”资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