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草养生中药鉴别太子参

概述

太子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药材主产于福建、贵州、江苏、山东,安徽等地,目前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

别名

药名:太子参别名:孩儿参、童参

中文学

图片

药用价值

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有补气生津的作用,在中医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一般有口干、烦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热等气阴两虚症状的病人均可使用,它既可与其他药物配伍,又能单味煎水温服,常用剂量为10~30克,可根据病情适量加减。那些久病、体弱之人脾胃被伤,出现饮食减少、乏力、自汗等症状时,可用其配伍山药、扁豆、谷芽等有健脾、消食作用的药物,或取太子参15克、莲子20克,加水上锅煮至莲肉烂熟,食莲肉,喝汤;发热疾病的恢复期出现气阴两伤症状,如口干舌燥、烦躁、气短乏力等,可用太子参与生地、知母、麦冬、竹叶等同用;秋季或暖冬,肺脏极易受到温燥邪气的伤害,起病多出现发热、口鼻干燥、口渴、干咳、气短、少痰等症状,可用太子参与沙参、麦冬、百合、贝母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药同用。

性状鉴别

块根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2-8cm,少数可达12cm,直径2-6mm,顶端残留极短的茎基或芽痕,下部渐细呈尾状。表面黄白色至土黄色,较光滑,略具不规则的细纵皱纹及横向凹陷,其间有须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或黄白色,角质样;晒干者类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以条粗、色黄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

块根横切面:木栓层为4-6列方形木栓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数列,多切向延长。韧皮部窄,射线甚宽。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占根的绝大部分,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状;初生木质部3-4原型。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并有少数草酸钙簇晶,直径12-60μm,于木质部较易察见。

粉末特征:淡黄白色。

①淀粉粒极多,多为单粒,类圆形,直径4-24μm,脐点星状、三叉状及裂隙状等,小粒的脐点不明显复粒由2-3分粒组成。

②导管主为网纹导管,直径12-24μm。

③草酸钙簇晶直径12-60μm。

④木柱细胞淡黄色,表面观长多角形,壁薄,部分略波状弯曲。

鉴别伪品

假太子参有数种之多,湖北假太子参最常见的有百合科的粗根宝铎草和石竹科的石生蝇子草,云南则有以石竹科的云南繁缕的根伪充太子参。

1.石竹科植物石生蝇子草的干燥块根。单个或数个簇生,呈长圆柱形,多弯曲或稍扭曲,有时具分枝,长2~13cm,直径0.2~0.8cm,顶端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残基或茎痕。表面粗糙,淡黄色或土黄色。断面具大的裂隙,黄白色或类白色,类角质。薄壁组织中不含簇晶。

2.百合科植物宝铎草的根,多数簇生,圆锥形或细长条形,略弯曲,长3~6cm,直径0.1~0.4cm。表面淡黄棕色,质硬而脆,有细纵纹。断面平坦,黄白色,久置灰褐色,折断时常连有细韧的木心。气微,味淡。

3.石竹科植物云南繁缕的根。根数个簇生,顶端有疙瘩状茎基,根细纺锤形,长3~9cm,直径0.2~0.4cm,两端细尾状,外表黄白色,有细纵皱。质脆,断面黄白色,角质样,中柱白色。

用药禁忌

表实邪盛者不宜用太子参。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

汉草良药,安全有效!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早期发病原因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zz/21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