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转一响”又称四大件。20世纪70-80年代的流行词,那个年代曾经是年轻人结婚的必备,没有这个四大件,娶个媳妇很难的。
其中三转分别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指的的是收音机。
当年如果一般家庭有了这“三转一响”在外人眼里就会被认为生活非常富足。真正在太康农村普及“三转一响”
毕竟在那个年代物质非常匮乏“三转一响”是那个时代人民所能拥有的最高财富。同时也是大部分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反映出那个时代中国的经济状况和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准。今非昔比,如今这个物质富足的年代人们寻求的更多的是精神层次的追求。
手表
要说手表那可真是所谓“三转一响”中地位仅次收音机的第二名,当年能有一块“上海牌”、“北京牌”手表成为了多少人心中的梦想。以70年代普通工人工资计算,买一块“上海牌”手表。那需要不吃不喝一年半才能凑够。可见当年手表在三转一响中的地位。
手表为什么这么受欢迎的原因有很多。因为当年公共报时系统很少,个人能计时的工具也没有,不像现在车上有表、手机上也有时间,大街上随处可看时间。
手表在当年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社会地位的体现,在那个闭塞的年代进口表是买不到的。不过现今高档手表也是“天价”也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消费的起的。也算是三转一响中的奢侈品。
自行车
“飞鸽牌”“凤凰牌”“永久牌”等知名度较高的品牌。“28大杠”这次词也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在“三大件”中,自行车的地位比较特殊,它既有很高的实用性,对年轻人来说还有相当高的“招摇”价值。
自行车
现在的年轻人听也许打死他们都不信,那时的年轻人要是有部自行车,“搞起对象”都占很大的优势,不夸张的说男方家如果有一辆名牌自行车追到心仪的姑娘胜算率极大。把它和现在拥有宝马的人相提并论,可能都不过份。还因为那时,你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现如今的宝马,你只要有钱就能买到。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六七十年代的作品中出现自行车,小伙子后面带个姑娘。那时候自行车也是年轻人耍帅的“工具”。
缝纫机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对于80年代以前的农村家庭,老式的脚踩缝纫机,比手表更重要,因为是生活的必须品。那时几乎所有家庭的孩子的衣服都是大孩子穿不下了,就给弟弟妹妹接着穿。在当年无所不能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布料是需要凭票供应的,一个人一年大概只有三五尺布。就是有钱,也没有布卖,何况那时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富裕。这决定了缝纫机最很高有实用性,对解放家庭主妇也最具“革命”意义。也是时代的标签。
缝纫机
说起缝纫机,70年代最有名气的莫过于“飞人牌”“蝴蝶牌”牌“华南”牌缝纫机了。有的人家里至今还保有一台“飞人牌”缝纫机。虽然已经很多年没有使用过了。但是老人们是为了留住当初那份“情怀”和那份“感动”而留下的。不是有那么句话叫做岁月可以把我们变老。但有些记忆岁月没办法抹去。
收音机
收音机能收到的频道寥寥无几,大家最爱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小喇叭”节目,下午六点,“小喇叭开始广播了”。还有,没到家类收麦季节,有收音机的都拿到麦场里,等下午天气预报的时候每家都来个人,听听有雨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