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孩子们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争着往上长,因为本来就是长个子的黄金期,孩子们封存了一个冬天的能量都在这个时候用来长高了。但是去年冬天很多孩子都病过一场,有的到现在身体还没恢复好,长得自然就慢。
但是咱们做家长的也别太焦虑,不要盲目的给孩子下定义,带着孩子打增高针。只要找准孩子的病症,对症下药,很快就能看到效果,自然长高才是最稳妥的方法。
孩子三个月没长1厘米之前门诊上就有这么一个孩子,11岁了,但是3个月1厘米都没长,家长急的不行,生怕耽误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准备去打增高针。家里老人不舍得孩子受罪,多方打听找到了我,说先给孩子看看再说。
当时是一家人带着孩子来的,所以我记的比较清。当时孩子来的时候看着确实瘦,11岁半厘米,差了1年的身高。但是孩子生长激素不缺乏,我就不建议孩子去打增高针,先用中药调理一下,也不耽误啥。
健脾补肾,双效同行孩子长得瘦,老人说他食欲也不好,总是吃不了多少就饱了,大便黏腻不成形,还会粘马桶。舌苔比较薄,但是舌体肥大,上面还有水湿,可见脾胃不好。加上孩子经常生病,其实也印证了这一点。
脾胃是负责消化运输食物的,这个功能差,孩子消化不好,就总感觉胃里满满的吃不下;脾胃还能运化水湿,孩子水湿重,感觉整个人就被泡发了似的,脸上看着油,舌体肥大,四肢沉重,大便也黏腻。
我的开方思路就是脾肾同补,再提高一下孩子的抵抗力就差不多了。本来脾胃就是阳气生发之源,只要脾胃功能完善,孩子的抵抗力也就上来了。
健脾助长膏助力当时给孩子开了一个简单的小药方,又搭配了健脾助长膏,这个膏方兼顾的就比较全,而且孩子还要上学,带着吃也很方便,一次一勺,温水一冲就可以了,里面的药材也主要是补肾的、健脾的和补气的,会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的加减。
补肾的:
桑寄生(益肝肾),杜仲(补肝肾、强筋骨),鹿角霜(温肾助阳)等,如果孩子肾气虚弱,骨髓化源不足,骨骼失于营养,则会出现骨软无力脆弱,骨骼发育畸形等,孩子可能会生长发育迟缓。
健脾的:
山药(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利水渗湿,脾脏最怕寒湿)、泽泻(利水渗湿)、莲子等(补脾止泻);
补气的:
太子参(益气健脾),当归(补血活血、补气),黄芪(补气生阳,生津养血)。
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睡眠好了,食欲也好了,这不就是之前我说的孩子长高最简单的方法。体质强了之后,生病都少了,半年长了5厘米,继续追高,很快就能达到理想身高。
天然的免疫力
陈皮茯苓水
这个陈皮其实就是放时间久的橘子皮,时间越久越是“老宝贝”,但是要经过科学的处理方法才能发挥药性。
陈皮可以燥湿化痰,茯苓能利水渗湿,因为现在的孩子不管是生长环境还是饮食习惯都容易造成湿气过重,湿易困脾,脾胃一旦被困住,大病小病就不断,所以日常健脾祛湿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