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几

“青年”中医药与标准化系列活动上线,首期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詹志来博士和大家交流,交流主题: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詹志来

博士,助理研究员,执业\主管中药师。博士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从事中草药成分分析、道地药材品种整理与鉴定及其标准化、中药材及饮片规格等级研究等相关工作,主持常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商务部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组织并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道地药材团体标准的制定等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培育项目1项,名贵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子课题2项,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创新项目1项。至今已在NewPhytologist、OrganicLetters、JournalofNaturalProducts、ScientificReports、TetrahedronLetters、CarbohydrateResearch、中国中药杂志、中国现代中药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背景

中药材自古以来就有“看货评级,分档定价”的传统。

早在西汉时期《范子计然》中就有八十多种药材的质量评价,历代本草均有对药材品质优劣评价的论述,尤其是产地的优劣,以及大量气味、形态、色泽等评价的描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以及地方先后也制定过多个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先后于年颁布了《38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年颁布了《54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下达了《76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

然而该标准至今已经过去31年,而中药材商品的规格等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药材由野生为主转向了栽培品为主的变化,加之各地无序的引种,药农盲目引入农药、化肥、植物生长激素等促进药材高产,导致其形态特征、质量等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另外随着人民群众对中药材质量要求的增加,迫切需要制定适合当前中药材规格等级划分的标准。

为此,年经商务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同意,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为技术依托单位成立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技术研究中心”。并于同年开始了常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重新研究制定工作。

年3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要求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团体标准发展指导意见和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

同年6月,国务院标准管理委员会下发《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关于下达团体标准试点工作任务的通知》,《通知》决定将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在内的十二家单位作为试点单位,进行周期为两年的团体标准试点工作。自此中医药团体标准试点工作正式展开。在首批试点工作中,《种常用中药材商品规格》标准被中华中医药学会立项。

通过近三年多的系统整理、调查与研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牵头组织的首批30余种常用大宗药材标准制订工作基本完成,并分批提交中华中医药学会,开展标准报批工作,其中《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及《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已经于年3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现对后续各药材标准草案进行行业意见征求。近期陆续对完成的十几种药材规格等级标准草案进行挂网公示。

下面将我们工作的整体思路以及几点思考与问题与大家交流,同时在我们的制定过程中遇到的有争议问题,或者说是难题,现与大家一起探讨:

讨论

1、当前的药材质量标准是合格性标准,也就是只要达到药典的最低线就可以,因此经营商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会尽可能往合格线上靠,比如药材的产量与含量之间往往成反比,有效成分的积累需要时间,但是为了实现利润,便会尽最大努力减少年限与成本,只要达标即可。这种趋势的结果导致药材质量不断下滑。到了整体下降到无法达到时,就会降低标准,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甚至于为了满足最低限而去人为的控制。

2、中药材具有农副产品的特性,其从种植到采收,再经加工,历经较长的过程链,这其中气候、土壤、光照等具有人为不可控的问题,这就导致了药材必然出现差异,即不同产地有差异,甚至连邻近区域的不同生境也产生了差异,因此中药材无法同化学药一样做到均一性,这种差异到了交易环节必定出现价格的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商品规格。在农副产品中是普遍现象。不因为人的意志而改变。

3、商品在交易过程中不免带上了出售者的商业意图,为了卖出高价,就会刻意营造优劣,刻意放大这种差异,尤其是物以稀为为贵,比如一棵树上所产的枸杞有大小之分,但是大部分大小居中,特别大的少,而特别小的也少,因此商家就会将特别大的这些相对稀少的抬高价格,使得到达利润大的目的。亦如市场购买瓜果,实际质量并不见得就一定更优。如同苹果不见得大的好吃一样。这也是另外一个规格等级所形成的原因。因此这点意义上说带有审美因素。

4、然而做为商品的划分,是为了更好的方便交易服务的,不仅仅是中药,甚至连药店里出售的相同化学成分的西药,由于不同厂家生产,也存在价格的差异,有些患者甚至能够体会到疗效的差异,愿意买进口的,因此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5、因此商品规格的划分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第一是质量的优劣,这是划分的基础之一;第二是获取的难易程度;第三是外观美学因素,这点是交易过程中人为因素带来的。

6、基于上述几点,在制定规格等级过程中应当拨云见日,尽量将事物的本质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制定中更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zz/10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