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印发《福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的专家建议》的通知
各社区市卫健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委直属各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医院,省中医药科学院: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省级中医药有关专家结合我省的疫情形势、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编写了《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的专家建议》。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根据救治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年2月19日
为做好我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预防传播和减少重症病例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我省的疫情形势、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中医药专家组提出了以下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诊断标准、临床分型、鉴别诊断、病例的发现与报告、西医治疗、解除隔离和出院后注意事项、转运原则、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均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执行。
本病符合《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论述,属于中医学“疫病”的范畴。其病因为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主要病位在肺,亦可累及脾胃等其他脏器,《温热论》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故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亦见昏迷的危重症患者。本病病理特点为“湿、热、毒、瘀、虚”,中医治疗的原则是早预防、早诊断、
早隔离、早治疗、扶正气、重祛邪、防传变。
中医学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福建地处东南,依山傍水,湿热多雨,患病多夹湿邪,各地需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患者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本建议进行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一)生活起居预防
1.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生活规律,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运动宜适当减量,运动后及时擦汗,避免受凉。
2.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注意保暖防寒,适时增减衣物,冬季人体特别要保暖的部位是头、颈部、背部和脚,提高人体防御能力;适时开窗通风,必要时可使用空调及加湿器,调控室内温湿度在相对适宜的水平;勤洗手,少聚集,以避开邪气。
3.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可选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增强免疫力。
4.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调畅情志,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对新型冠状病毒产生恐惧心理。
(二)饮食调理
1.滋补膳食冬季是人体精气收藏的季节,少食寒凉生冷油腻之品,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俗,不同人群体质有所差异,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调理。
2.素体阴虚者可用百合麦冬汤,适当食用水果和蔬菜。
3.素体阳虚者可用葱姜汤,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三)中医药预防
1.灸法
用法:选取大椎、肺腧、足三里、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位,艾灸10~20min,每1~2d1次。体质偏热者不宜灸。
2.中药香囊
藿香、佩兰、贯众、羌活、白芷、石菖蒲、苍术、细辛等量粉碎制成香囊,适量冰片酒精溶解后喷洒于香囊上。
用法:每人1个(15~20g),睡前可置于枕边,每周更换1次。
3.中药烟熏
苍术15g,藿香15g,艾叶15g。三味混合,烟熏辟秽,化湿解毒。
4.中药沐足
药物组成:荆芥20g,艾叶30g,花椒5~10g,桂枝20g,生姜30g。
功效:温经散寒除湿。
方法:将药物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约30min,待温度适宜时沐足,水位应超过踝关节以上,睡前沐足15min。
禁忌症:妊娠及月经期妇女;严重出血病人;严重心肝肾疾病的人;足部有外伤、水泡、化脓、溃疡、水肿、严重的静脉曲张等。饭前后1小时内不要足浴。
中\医\治\疗
(一)医学观察期
临床表现1:乏力伴胃肠不适。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临床表现2:乏力伴发热。
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羚羊感冒片。
(二)临床治疗期
1.初期
1.1寒湿郁肺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无热,干咳,咽干,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濡。
治则: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推荐处方: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生麻黄6g,羌活10g,生姜10g,槟榔10g。
加减:咳嗽明显者,可加杏仁、紫苏子。
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
可选用的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1.2湿热郁肺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咽干,干咳,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或便秘。舌质红或淡红,苔薄黄,脉数或弦。
治则:清热化湿,宣肺透邪。
推荐处方:银花10g,连翘10g,豆豉10g,牛蒡子10g,薄荷6g,竹叶10g,芦根15g,藿香10g,草果6g,槟榔10g。
加减:痰热重者,可加桑白皮、浙贝母、鱼腥草;咽喉肿痛,可加射干、牛蒡子、金线莲。
可选用的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片仔癀胶囊、疏风解毒胶囊(颗粒)、痰热清胶囊(注射液)、蓝芩口服液、羚羊感冒片、金花清感颗粒。
2.中期
疫毒闭肺
临床表现: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腹胀便秘,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则:宣肺解毒,通腑泻热。
推荐处方:杏仁10g,生石膏30g,瓜蒌30g,生大黄6g(后下)、生炙麻黄各6g,葶苈子10g,桃仁10g,草果6g,槟榔10g,苍术10g,白花蛇舌草15g。
加减:热偏甚者,可加黄芩、黄连;湿偏甚者,可加薏苡仁、白蔻仁或茯苓、泽泻;腹泻甚者,去大黄、槟榔,加木香、砂仁或陈皮。
水煎服,日2剂,可每隔3~4h服药1次,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热退后延长服药间隔时间。
可选用的中成药:八宝丹、射麻口服液、喜炎平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痰热清注射液。
3.重症期
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则: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
加减:汗出淋漓者,可加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肢冷甚者,可加桂枝、干姜。
水煎服,日2剂,可每隔3~4h服药1次,使药力持续。
可选用的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熊胆粉。
4.恢复期
4.1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脉细。
治则:补肺益气,健脾化湿。
推荐处方:法半夏9g,陈皮10g,党参15g,生黄芪3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后下)。
加减:口干渴甚者,可加玄参、麦冬;纳差明显者,可加谷麦芽、焦山楂。
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
可选用的中成药:黄芪颗粒、玉屏风散(颗粒)、参苓白术散(丸)、香砂六君丸、香砂养胃丸。若咳嗽不愈,加苏黄止咳胶囊。
患病期间,患者常情绪抑郁焦虑,应加强心理疏导,安慰和鼓励要贯穿疾病始终,肝郁气滞者,酌情加柴胡疏肝散。
4.2预防肺纤维化
本方适用于出院时,患者肺部CT呈现肺野透亮度减低,磨玻璃密度一直不吸收,甚则纹理纠集,网格影,胸膜增厚,胸膜下线影,严重者可以出现蜂窝肺。应警惕出现肺纤维化的可能。
推荐方:黄芪18g,太子参15g,红景天10g,丹参10g,川芎10g,路路通10g,法半夏10g。
5.专病专方
清肺排毒汤(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推荐修改):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射干9g,细辛3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一天一付,早晚两次(饭后40分钟),温服,三付一个疗程。
如有条件,每次服完药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一碗(注:如患者不发热则生石膏的用量要小,发热或壮热加大生石膏用量)。若症状好转而未痊愈则服用第二个疗程,若患者有特殊情况或其他基础病,第二疗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处方,症状消失则停药。
本方应结合本地医生的临床观察,适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也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愈\后\调\理
(一)饮食调理
愈后宜进食米粥、面食、蔬菜等清淡、细软、易消化食物,因其所需的消化酶较少,可避免增加胃肠的负担,不会形成抗原而对全身免疫功能造成影响;不得过用生冷海腥、膏梁厚味、煎炸、油腻之品,避免增加胃肠负担,防止夹滞,以免食复。
(二)情志调理
情绪会影响机体免疫力,改变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功能。愈后应消除焦虑、恐惧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
(三)运动调理
注意病愈初期的休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
(四)药膳调理
愈后气虚者,可用党参10g,黄芪20g,浮小麦30g煎汁后,再与薏米、大米共煮粥食用。
愈后阴虚者,莲子30g,百合30g与大米煮粥食用。
愈后阳虚者,莲子15g,山药30g,薏苡仁30g,陈皮6g,生姜6g与大米煮粥食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