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60分太康县探索ldquo五

↑点击上方“太康宣传”   在农村地区,很多特困独居老人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直系亲属。他们的的脱贫和养老,一直存在着基层干部不愿管、不能管、不常管、不会管,特困人员不让管的诸多难题,严重影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步伐。位于河南省东南部的国家级贫困县太康也是这样。太康是一个拥有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原有的乡镇敬老院由于年久失修、管理不善,特困人员进不来,留不住。为破解农村特困人员脱贫和救助供养难题,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难题,太康县探索出“五养模式”,让每一位特困老人都有自己的温暖归宿。

居村联养:家门口安享晚年

  这是太康县符草楼槐寺村文艺表演队正在给居村联养点的老人们表演当地传统戏担经挑,老人们乐乐呵呵,很是开心。

  周正礼老人今年82岁,之前是村里的五保户,独自居住,是典型的特困老人。他家以前的土房子属于危房,虽然后来村里给新建了两间房子,但屋内的设施比较简陋,一个人居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今年以来,楼槐寺利用村里的废弃院落,重新装修,添置设备,建设了居村联养点楼槐寺村幸福园,今年7月9日,联养点正式开园,周正礼和其他27名鳏寡孤独特困老人一起入住幸福园,每两人或者三人一个房间。

  房间里除了配备冷暖空调,还统一购置了医用床,统一床单被褥,每人一个小柜子。

  中午11点40分,联养点食堂的铃声准时响起,就要开饭了。

太康县符草楼乡槐寺村居村联养点厨师 裴春兰

早起豆浆,有时候煎鸡蛋,有时候茶鸡蛋。中午就是冬瓜掺肉粉条,下午就是稀饭青菜。

  厨房里除了储备的饭菜,还有消毒柜,冰箱,液化气灶、油烟机等设备,卫生条件很好。

  饭做好了,在外面散步休闲的老人也陆陆续续回来了,工作人员帮老人盛饭、打菜,老人们边看电视,边吃得津津有味。

  为了使老人有均衡的营养,这里的饭菜有固定的菜谱,一周七天不重样。

 太康县符草楼槐寺村居村供养人员 刘克兰

看,我的脸吃胖了,比之前胖了,这都是饭上均匀了。

  为了让老人吃好住好,幸福园还添置了洗衣机、热水器,准备了药品箱,建设了娱乐室,甚至还专门开辟了一片菜园,让老人们闲时种种菜,活动活动筋骨。

太康县符草楼槐寺村党支部书记 谢冠华

像特困人员,他每人还有一亩三分地,他在这吃了以后农活还可以去干活,闲了可以去中药材基地打工,一天挣个四十五十的。

  目前,除了本村的21名特困老人,入住槐寺村居村联养点的还有相邻两个村的7名老人。他们养老所需的费用由村集体、乡财政、民政划拨的资金以及社会捐助的部分资金来共同承担,自己不用出一分钱。

太康县符草楼槐寺村党支部书记 谢冠华

只要他们住进来,村里面就管到底了。不会落下一位特困人员。

  对于有劳动能力、能照顾自己的特困老人来讲,在家门口的联养点就能够安享晚年。但是,对于那些失能半失能的特困老人来讲,居村联养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养老要求。那么,泰康县又是怎么做的呢?

社会托养:医养院就是咱的“家”

  来自太康县张集镇的独居特困老人齐中杨,今年79岁了。因患有慢性肺病,他住进医院。这几天由于着凉,呼吸困难,正在接受治疗。

  其实,这看似普通的治疗并不简单。因为齐中杨老人每医院里,并且不用花费一分钱。

太康县张集镇特困老人齐中杨

吃饭端到跟前,衣裳给你洗着,茶水给你端到跟前,被罩给你洗着,你还咋着?比亲生儿女待得还好。

  医院,像齐中杨这样的老人一共有94个,他们全都是来自全县的鳏寡孤独特困老人,每个人都患有不同的慢性疾病。医院除了给他们常规的治疗外,还安排有专门的护理、饮食,娱乐,让他们享受到如儿女般的赡养。

医院供养中心护士长王静

特困老人每个人都分得的有治疗师,护理师,医务人员,还有管床医生,还有按摩师之类的。就是他有啥不舒服的,都可以针对地给他进行治疗。根据我们老年人的不同情况来配餐,比如说有高血压的病人,给他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的病人是低糖,这些由我们跟营养师说一声,合理饮食。

  一般来讲,养老院不能治病、医院不能养老,而在这里,医院既承担治病的职责,也承担养老的任务,这就太康县推出的社会托养模式。只要是符合条件的特困老人,通过当地乡镇的民政所联系,医院的供养中心。老人享受治疗住院、康复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太康县城郊乡特困老人周玉梅

我说我们这可享福了,可比在家强。以后我哪都不想了,这就是咱的家,不管咋着见天吃个饱饭,也不作难了,在这我可喜欢。

  居村联养、社会托养解决了一部分不愿离家,失能半失能农村特困老人的养老问题,但实际上,这只是太康县破解农村特困人员脱贫和救助供养难题的两条重要途径。

  去年以来,太康县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全面摸排全县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现状,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原则,在全县范围内创新实施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居家亲情赡养、社会托养、居村联养、邻里助养“五养模式”。截至年10月,全县共改造建设19所乡镇敬老院、6所医养结合的社会托养机构、29个居村联养点。全县农村特困人员“五养模式”供养率达到百分之百。

太康县民政局局长刘凤芹

基本达到了应养尽养,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这五种供养模式都由太康县委县政府牵头,由县民政、财政,人社部门和卫计委同时参与,下一步也会发动慈善和社会力量,保证将来“五养模式”能够长效运转。

太康县民政局局长 刘凤芹

五养模式破解了特困老人养老难的问题,传承了中华民族孝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推动了社会的新风正气,提升了农村社会治理水平,为我们的特困人员打造一个温馨的家。

愿每位老人老有所依

老有所养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zy/52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