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有不少家长说,去接孩子放学,发现自家孩子瘦得好厉害,一整个暑假过去,都没怎么长高,一眼看过去,比同班同学都矮了好多。
这时候,家长们可以想一想,是不是暑假期间放松了不少:
有没有经常给孩子塞一些零食,就让她去楼下找小伙伴玩,然后自己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加上上半年的流感,前段时间的手足口和咽峡起泡,自家孩子有没有中招?
如果饮食不节加上经常生病,孩子们自然就不怎么长个了,人也瘦了,气色看着也不好。
孩子们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喜欢吃零食,反复食积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脾就被伤到了,这时候就算恢复正常的饮食,也很容易反复食积外感。
加上几次流感,夏天的手足口、咽峡炎和秋天高发的肺部问题,这一波接着一波的打击,让孩子本就受损的脾胃雪上加霜。
脾虚的孩子会出现哪些问题:
1.瘦小不长个
脾虚则无力运化食物,胃口不好,不想吃饭,也无法吸收足够的营养,就会导致孩子面黄肌瘦,四肢无力,个子比同龄的孩子矮。
2.食积
脾虚吃下去的东西不消化,就容易食积。
3.外感
“脾土生肺金”,秋天脾虚肺气不固,外物入侵,就容易外感。
4.虚胖,爱起疹子。
脾虚废水和垃圾无力排出,这样的孩子会形成虚胖,一运动就喘,浑身是汗,也容易出现皮肤问题。
5.经常拉肚子或者拉不出。
脾虚无力运化食物,会出现一吃就拉的情况。
6.拉不出还脾气大。
脾虚津液下不去大肠,便便就干了,就拉不出来了。
火下不去,烧到喉咙要口干舌燥,烧到面部要眼干、皮肤干,烧到头上,容易脾气暴躁,晚上亢奋睡不着。
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
中医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是如果脾胃的功能弱了,那么就会影响到心、肝、肺、肾其余四脏的功能。当五脏都开始衰弱的时候,病痛就会找上门来。
所以:想要吸收营养,脾胃要好。想要不出小状况,脾胃要好。想要长高长壮,脾胃要好。
脾胃好了,吃饭香了,阳气足了,不出小状况了,气血就都可以拿去长高长壮了。
也正是如此,像脾虚的孩子秋天更要抓紧调理脾胃。
给脾虚孩子两招高效养脾胃法:
1、根据孩子情况,辩证使用中药方剂(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儿童健脾常用药材:
白术:健脾补气,利水消肿
太子参:益气健脾,补肺养胃
党参:补中益气,安神益智
干淮山:健脾养胃,补益肺气
山楂、谷芽、麦芽、鸡内金:消食健胃,增强免疫功能
炒薏米:健脾渗湿,清热排脓
茯苓:健脾利水,宁心安神
芡实:补脾胃,止泻
炒扁豆:健脾化湿,消暑
黄芪:补中益气,益卫固表
2、推拿
①捏脊:将手搓热,用双手的中指,食指,大拇指捏住脊柱两旁的皮肤,从孩子尾椎骨开始,沿着脊柱往上“?爬行”,直到大椎穴处,每天捏5—10遍。
②揉腹:将手搓热,自然地放在孩子的腹部上,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揉整个腹部。每天5分钟。
③补脾经:用拇指桡侧缘或者指腹,轻快地从拇指尖推至拇指根。一般操作次左右,补足孩子的脾气。
这3个动作都可以让宝宝的脾胃越来越强健,阳气越来越充足,然后少积食,不外感,胃口好了,吸收好了,自然而然就长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