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0”“25”......数字在称重器上跳动。在都匀市匀东镇太子参种植基地里,市农业农村局农技干部正在对今年种植的太子参进行测产。
“几个测产点平均产量是78斤,折算成亩产是斤。”一个多小时过去,测产组报出最终的测产结果。
匀东镇旱地资源丰富,土壤多以黄沙泥土为主,年,都匀市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强化技术支撑,延长产业链条的方式,结合土地资源条件,发展太子参产业余亩,预计干品产量吨,产值1.9亿元以上。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增效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太子参种植企业——贵州匀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或“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太子参产业发展。
“今年,我们公司种了多亩,带动我们协会的会员及当地农户在都匀市种植了多亩的太子参,亩产鲜货都在斤以上,折算成干货是亩产公斤左右,大丰收,目前价格85-90元/公斤,一亩有将近元收入,大家都说今年搞到事了!”贵州匀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冯仕杰用直白的语言笑盈盈的说到。
“不光土地租出去有租金,种植、管理、开挖太子参也有收益,我和我爱人一起在这里挖太子参,每天都能拿到将近元工资呢!”太子参种植基地里,坝固村的村民罗成才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认真仔细将挖好的太子参装袋。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提标准。依托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中药材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贵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建设太子参生态化栽培示范基地,积极推广中药材生态化、规范化栽培技术。依托黔南州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加快制定太子参、铁皮石斛、白芨等一批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着力提升全市中药材标准化程度,提高中药材种植科技水平。
三是延长产业链条扩规模。通过引进贵州匀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匀东镇建成太子参初加工厂,着力提升太子参加工水平,以加工带动太子参种植规模持续扩大,延长产业链,促进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做强做优太子参产业,提升我市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下一步,都匀市将围绕“因地制宜、设施完善、科技支撑、机制灵活、特色鲜明、生态高效”的要求,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环境优势和产业优势在全市建设一批标准化中药材基地,大力发展太子参、铁皮石斛、白芨三个主导品种,到年,全市中药材种植规模达6万亩以上,产量1.5万吨以上,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
作者:王刚
审校:饶希莜文勇赵春梅
编辑:龙梅
审核:郑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