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现在正是春季,气温开始回升,俗话说:百草回生,百病易发,百草回芽,旧病萌发,细菌病毒也滋生繁殖快,比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水痘、流脑等疾病高发。所以我们要注重通过预防健体来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抵抗疾病。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里所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的三个月谓之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养肝护肝平肝疏肝中医认为肝主春,春天肝气最足、肝火最旺,人最容易生气发火,导致全身气血运行紊乱,会出现头晕头痛,烦躁易怒,眼睛干涩或胀痛,睡眠障碍等症状。此时,可以适当吃一些疏肝解郁的食物,同时适当喝一些玫瑰花茶、佛手茶、茉莉花茶、柚子茶、陈皮普洱茶等。调好抑郁的肝,同时疏泄过旺的肝火,可使全身气血运行畅通,防病祛病强身健体。
疏肝理气茶
中医附一李定文临床用方
佛手5克,陈皮5g,黄花菜3g,苿莉花3g,玫瑰花3克。
将以上药材清洗干净。开水冲泡。
当茶饮。
疏肝解郁、理气活血、健脾祛湿的作用。
健脾养胃
春天由于肝脏过于活跃,影响到脾的运化。健好脾,养好脾胃,这是养生的大原则,春季春雨绵绵,湿气很重,容易出现腹泻,腹痛,腹胀,胃口不好这些脾虚、脾胃消化不良的症状。此时健脾既要健又要化要利,陈皮,姜,薏米,小米,荞麦、蘑菇、鲫鱼、鲤鱼、鲈鱼、山药等健脾利湿的食物都比较适合,煲汤宜选用砂仁、陈皮、茯苓等药材。
益气固表早春时节一般午后阳光和煦,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此时,养生要注意保暖,同时多吃一些补益脾肺之气的食物,固好表。煲汤宜选用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等药材,同时可多吃一些补气的食物,如糯米、南瓜、小米、板栗、花生、蘑菇、黄花鱼、泥鳅、猪肚、大枣等。
起居调养
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故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说,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求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在庭院或场地信步慢行,克服情志上倦懒思眠的状态,以助生阳之气升发。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极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加之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春天不宜顿去棉衣。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为此,《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既养阳又收阴。《老老恒言》亦云:“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合理饮食春季阳气初生,在饮食方面应该多吃一些辛甘发散的食物,而少摄入酸味的食物。这是因为酸味食物大都具有收敛之气,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正如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也记载:“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所以,按照中医“天人相应”理论,春季重点是养护人体阳气,养肝为首,维持人体阴阳平衡,在饮食上宜多食甘、辛、温之品,清淡可口,不要吃过于油腻、生冷、粘硬食物。
多食如黄豆芽、绿豆芽、豆腐、豆豉、大枣、山药、瘦肉、鱼类、蛋类、花生、黑芝麻、蜂蜜之类,由于冬季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聚积一定的内热要散发出去,所以还要多吃当季的新鲜蔬菜,如春笋、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荠菜(地菜)、马兰菜、枸杞头、香椿、红萝卜、葱蒜等。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者,应禁食含有异性蛋白等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猪头、鸡头、鱼、虾、蟹之类。
青蒿
该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虐之功。
①解暑:可治外感暑热,发热烦渴。
②截虐:主治疟疾引起的寒热往来。
③凉血退虚热:善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及温热病后期,热入阴分,夜热早凉者。
适量运动
春季万物更新,是吐故纳新、充养脏腑的好时机,春季绿色植物增多,空气中的负离子倍增,此时运动,有助于提高生理机能和健康水平,还有利于调节情绪,因此,疫情过后宜多做户外活动,如做操、散步、踏青、放风筝、慢跑、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保持愉快的心情和保持充足的睡眠。
经络养生春天五行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因此,顺应天时变化,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这里特别推荐三个脚上的肝经大药:大敦、行间和太冲。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行间穴:“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太冲穴:“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太冲穴”很好找,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方向推揉,就可以把有助于将肝火基本上泄发出去了。
李定文,湖南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首届“湖南省三湘好医生”奉献公益奖获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全民健康素养巡讲专家、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曾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和各地卫视有关中医养生营养健康类节目的采访!从医三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从事临床教学科研、中医治未病、心脑血管疾病、各种慢性疾病的调治、营养与健康、药膳食疗、中医养生、慢病管理、健康管理指导、特别是在中医体质调养、营养膳食指导、健康管理、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的中医调治、女性的养生调理、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受邀参加过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巜快乐大本营》,省经视台《越策越开心》,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等节目。
坐诊时间:周三全天
作者:李定文
编辑:唯
校对:蔡嘉洛
审核:李晓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