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与文昌帝君古代读书人必拜的神

古代科举制度历经了年之久,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才被废止。科考是古代文人进入仕途,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途径,寒窗苦读,只为一朝中第。

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古代读书人应考前,都会到魁星和文昌帝君的祠庙里烧香祭拜,那么,这两尊神是怎么被人塑造出来的呢?

魁星

“魁”字是第一,出类拔萃的意思,唐宋时期,考中榜首的考生,被称为“魁甲”或者“魁首”。再看魁星的画像:

他的模样和读书人温文尔雅的形象大相径庭,尖顶秃头,相貌丑陋,犹如他名字中“魁”字的偏旁“鬼”一样。他右手拿笔,左手持墨斗,左脚后踢,右脚踩在海中一条大鳌鱼的头上。

其实,这是民间赋予魁星的造型,他右手的笔,又称朱笔,有决定考生考分的大权,至今还有“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是”的说法。

魁星左脚后踢,踢的是北斗七星,名曰“魁星踢斗”。他右脚呈金鸡独立状,踩在鳌鱼头上,其寓意为“独占鳌头”。

关于魁星还有这么一个传说,相传宋朝年间,有一位长相奇丑,还瘸了一条腿的秀才,他读书刻苦,发奋要考上状元,别人都嘲讽他,说他外表粗鄙不堪,怎么可能有人赏识?但秀才不畏人言,一心只读圣贤书,后来果然高中状元。

到了殿试那天,皇帝看到秀才的外表,心中便失去了对他的好感。于是,皇帝很不客气地问秀才:“你怎么长了一脸麻子?”

秀才沉稳地回答道:“麻面满天星。”

皇帝一听,觉得秀才腹中的确有才华,脸色就和蔼了一些,随即又问道:“你的腿为什么瘸了?”

秀才回答:“独脚跳龙门!”

秀才的回答充满了智慧,让皇帝对他刮目相看,便封他为头名状元。

而另一个传说则是,秀才被以貌取人的皇帝免去了状元名次,他羞愤不已,因此投海自尽,却被一只大鳌救起,送往了天庭。

玉皇大帝见他才华横溢,便封他为魁星,掌管世间功名禄位和人才选拔,于是魁星就成了古代读书人的信仰的神。

每年到了7月7日,魁星生日那天,学子就会到他的祠庙内祭拜,保佑自己考个好成绩。

文昌帝君

中国民间的道观中,多数奉有文昌帝君的神位,他是掌管士人功名的神。据《资治通鉴》记载,东晋末年,蜀王张育率众抵抗前秦,后被秦军斩杀,后人为纪念他的视死如归的气节,在梓潼郡七曲山上为其建祠庙。

七曲山上原本有一座梓潼神亚子的祠庙,久而久之,人们将两座神祠混在了一起,合称为张亚子,也叫梓潼神祠。

真正让梓潼神祠出名的是唐代孙樵,他写了一篇《祭梓潼帝君文》,文中说他赶考之年,路过梓潼神祠,恰逢下了一场大雨,他进神祠内避雨,对着张亚子神像祭拜,祈祷庇护,后来果然高中进士。

这之后就有传闻,若考子在梓潼神祠遇到下大雨,必然高中。

到了元朝时期,元仁宗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这就是文昌帝君的由来。

在文昌帝君的身边有两位童子,一名叫天聋,一名叫地哑,象征考题要保密。文昌帝君的身边还有两位侍从,左边的是魁星,右边的是文曲星。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的生日,文昌庙都会迎来大型祭祀,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而家中有参加科考的人家,则祈祷考生考出好成绩。

结语

科考求神拜佛,求的是一种心理慰藉,其实,考试成绩的优和差,并不是求神拜佛所决定,而是靠刻苦努力的学习,丰富的知识积累,临场发挥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多重因素决定。高考这件事,拜神不如求自己,您说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tp/11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