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某某,女,80。年2月1日初诊。
主诉:乳腺癌术后10年皮下转移
年3月因乳腺恶性肿块行乳腺左乳切除术,术后长期服用咯替尼等化疗药。年7月皮肤出现肿块,医院确诊:乳腺癌术后皮下转移,服用吡咯替尼和注射费维司群治疗,治疗效果欠佳。家属一致同意,寻求中药以减轻痛苦,改善症状,延长寿命。后经朋友介绍求诊于我。症见: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食欲差,口干口苦,大便稀,一日2到3次,下肢脚踝处凹陷性水肿,走路时间长了加重。睡眠不佳,睡醒后汗出多,精神状态差,望之面形虚胖萎黄,头面部和全身皮下布满核桃大小包块,苔少,舌质淡红有裂纹。
诊断:乳腺癌术后皮下转移
辩证:属于脾肾亏虚,痰瘀滞络,湿热内蕴证。
治法:健脾益肾,祛湿化浊,理气解毒抗癌。
处方:
太子参15g,党参20g,炒白术20g,茯苓20g,炙甘草10g,鸡血藤12g,白芍15g,醋香附12g,枸杞12g,菟丝子20g,杜仲12g,百合20g,浮小麦30g,炒枣仁20g,远志6g,元胡12g,山慈菇12g,夏枯草15g,茵陈10g,山药20g,蒲公英10g,砂仁10g后下,炒鸡内金12g,焦三仙各15g。日一剂,小量多次频服。
年2月8日复诊:药后食欲增加,气短乏力明显改善,口苦缓解,小腿水肿也减轻,盗汗缓解。原方加减处方:
太子参15g,党参20g,炒白术20g,茯苓30g,炙甘草10g,鸡血藤12g,白芍15g,生黄芪15g,醋香附12g,枸杞12g,菟丝子20g,杜仲12g,百合20g,浮小麦30g,炒枣仁20g,远志6g,元胡12g,山慈菇12g,夏枯草15g,茵陈10山药20,蒲公英10,砂仁10g后下,炒鸡内金12g,焦三仙各15g,14剂,
前后四诊,守方加减服用40余剂效果明显……
高东顺医师注:
老年肿瘤患者因年事已高、基础病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病机异常复杂。单纯抗肿瘤治疗远远不能满足治疗需要,甚至治疗方案稍有差错,还会引发高龄癌患的一系列副反应,甚至因此丧命。我从脾肾着手,先护先、后天之本,以增强患者免疫力,再少佐抗癌解毒之品以袪邪气,随未控制肿瘤,但有效的改善了症状、增强了体质,延长了寿命。对年予80岁的晚期肿瘤患者已属良法良药…
晚期肿瘤患者临床极其复杂,涉及五脏六腑,虚实兼夹,其存活期长短往往取决于正气衰败程度,一味抗癌攻邪,不但徒劳无益,反而损伤正气,加速病情恶化。正如孙真人言:“……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正气的维系取决于先天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特别是后天脾胃强弱,可谓有脾之气存则生,无脾胃之气亡。因此癌症患者治疗,调脾胃之气机是根本之大法。在此基础上攻邪抗癌,消癥化积,遏制体内病势发展,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延长寿命。肿瘤治疗大体方略……
——高东顺感悟中医
高东顺医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