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以下文章及图片均转载自秋风先生故事会
毫无疑问,沃尔沃是目前国内最具话题的品牌之一。每当这个品牌及其产品进入人们的视线,总会迸发出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爱者深爱,恨者弃之。但无论沃尔沃如何发展变化,两方观点始终离不开两个字:安全。
的确,沃尔沃品牌自始至终都信守着创始人古斯塔夫·拉尔森所说的那句话:车是由人来驾驶的,因此沃尔沃所做的一切都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而且必须永远是安全。这种根深蒂固的印象从年一直影响至今。然而你可曾追问过,为什么沃尔沃会如此坚持“安全”?
笔者撰写过多篇关于沃尔沃的文章,也曾阐述了沃尔沃实际上拥有的多种性格。但这些并不足以说明沃尔沃的本质。“沃尔沃,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牌子?”——当我在年第一次驾驶S60的时候,便产生了这个问题。也许是之前对它过于陌生,以至于有了更多的好奇,驱使我更深入地去了解和读懂这个品牌。后来,当我在和他人聊起这个品牌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要想理解沃尔沃,首先必须理解沃尔沃所处的那片土地。正是斯堪的纳维亚独一无二的环境,造就了沃尔沃。
安全不止是沃尔沃更是瑞典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从网上查找关于瑞典的介绍,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瑞典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国度”这样的描述,同时,关于瑞典迷人风光的图片也比比皆是。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玩腻了日韩、东南亚、西欧、北美之后,把旅游度假的目标放在了瑞典。
瑞典确实非常漂亮,环境之好令无数国人艳羡不已。但是瑞典同样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国家。只不过这里的“危险”不是指社会秩序上的危险,而是这个国家所处地理环境所带来的“自然的危险”。而这种“危险”是生活在中国的我们完全无法体会到的。
瑞典的国土面积跟黑龙江差不多,但是瑞典的人口却还不到北京的一半,哪怕是哥德堡和斯德哥尔摩这样的大城市,人口也不到万。这就意味着当你走出城市之后,就会面对大片大片的人迹罕至但风光迷人的大自然。汽车之家孟老师前几个月去北欧做了一次自驾游(《瑞典挪威6城市公里北欧10日自驾游》),他在文章里也提到了,在北欧城镇之间开车,往往几十公里都见不到一个人或一台车。这是其一。
瑞典地处北欧,其中约15%的领土在北极圈内。夏季固然不会很热,但冬季却是漫长而又寒冷的。像首都斯德哥尔摩所在的中南部地区,一月份的平均气温-1℃,每天还能有大约6小时的日照时间。越往北越冷。北部地区不仅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会到-16℃,而且地处北极圈内,全天没有日照,全年都被冰雪覆盖着。这是其二。
将这两种情景结合起来,你可以想象一下,进入漫长的秋冬时节,除了城市,其他地方即便没有下雪,也都是一片厚厚的积雪覆盖,白天很短暂,黑夜十分漫长,驱车奔向远方,你最渴望的是什么?没错,有且只有“安全”。你绝不会希望车子半路抛锚,或者撞上什么东西而车毁人亡。
举个例子,北欧森林中不乏驼鹿这样的大型动物,它们的平均体长可达~厘米,肩高~厘米,大多数成年驼鹿体重可达公斤,最高纪录为0公斤左右。它们时不时地会穿越公路,若是开车能见度不好或者车速稍快,极可能发生碰撞危险,要知道高速撞击驼鹿就等同于撞墙,这就需要车辆“经得起撞”;而如果驾驶者能够及时做出反应,那就一定要确保车辆在雪地里紧急避让的时候也能不失控。
正是源于这种极其“危险”的生存环境,让瑞典人生来就格外重视出行的“安全”。所以不管是沃尔沃还是萨博,只要扎根于瑞典,无论什么年代,即使车子不卖给其他国家,也要为了自己的国民而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对于沃尔沃,之所以要发明笼式车身,之所以要发明三点式安全带,之所以要率先推出主动刹车系统,深层的原因就在于它来自瑞典。反过来看,国家地理上的差别也让沃尔沃在安全技术上的研发领先于其他品牌——能够在瑞典的自然条件下做到足够安全,放在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技术是为安全服务的但技术不仅仅为了安全
瑞典的气候环境决定了瑞典不可能成为农业大国。所以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接近99%。创新,是这个国家前进的驱动力。这里不仅只有每年一次的诺贝尔奖,从安全火柴、拉链、活动扳手到滚珠轴承、蓝牙、卫星导航系统和Skype,最近的年里,瑞典为全世界贡献了无数的发明创造。在年全球国家和地区创新指数排名榜上,瑞典以61.36分高居第二。
雄厚的科技实力储备自然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再结合上面提到的瑞典人对于安全的重视,那么沃尔沃在汽车安全领域研发创新的能力便可见一斑。且不说沃尔沃88年来发明的那些装备,仅设立在哥德堡郊区的沃尔沃汽车安全中心,就可被视作沃尔沃安全技术的“集大成者”,包括沃尔沃卡车、瑞典军方用车甚至是阿斯顿马丁这样的品牌,都会来到这里进行测试。因为这里也是行业公认的全球最先进的安全测试中心。
关于这个中心的更多介绍,我就不在这里一一说明了。具体内容可以看汽车之家的《每年碰撞达多次参观沃尔沃安全中心》。
另外,很多人会质疑为什么沃尔沃不生产后驱车,并以前驱/后驱来区分车子操控的优劣。瑞典人会很坦然地认为,如果在冰天雪地里开后驱,纯粹就是“找死”的举动,是毫无意义的,作为瑞典的品牌,沃尔沃以及萨博当然只会考虑制造前驱车,然后为了提升性能而增加全时四轮驱动系统。至于操控性能本身,能够在这种极端环境下撒了欢的奔跑的车子,操控还是问题吗?事实上即便是德国品牌,产品的冬季测试也往往需要去到瑞典或者芬兰这样的北欧国家进行。
瑞典的创新基础成就了沃尔沃在汽车安全领域的地位,但沃尔沃的技术不仅仅只为了安全。
在瑞典,人们早就把自然看作生活的一部分,早就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当成了理所当然的生存义务。所以我们会看到瑞典的环境没有污染,所以我们会看到宜家的家具充满自然朴素的味道,所以在汽车制造过程中融入环保理念也是顺理成章的。
比如环保和个人健康问题。其实这也属于安全的范畴,也是关系到人的生存安全。这几年我们很关心雾霾,很关心空气质量,希望我们的国家能有有效的防治措施,让我们的天空重新变成蓝色。对于沃尔沃,哪怕成长在远离雾霾的北欧,对于这类的健康安全问题,也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和责任感。
年在联合国全球环境会议上发表宣言,提出汽车在社会环境中的关键作用,成为首个提出环保理念的汽车品牌;年发明带有氧传感器的三元催化器令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90%以上;2年实现85%材料可再回收利用;8年实现全部车型的所有织物通过国际环保纺织协会“Oeko-Tex”防过敏标准认证(也就是现在我们能买到的包括国产S60L、XC60在内的沃尔沃汽车,内饰件都具有防过敏处理,避免皮肤过敏者接触后产生不适);年推出C30EV纯电动车,比特斯拉还早一年上市;年发明可折叠太阳能充电伞,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25大发明之一;年启动Drive-E战略,力争到年达成“零伤亡、零排放”的愿景——这些都是沃尔沃在汽车环保方面的贡献。很低调,很务实。
为什么沃尔沃看起来不豪华?因为它MadeinSweden
除了无与伦比的自然环境,瑞典也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幸福的国家之一。这里所谓的幸福,对中国人而言就是及其优厚的社会福利条件。比如父母有天的父母假(相当于产假的意思),休假期间可以拿到80%的薪水;比如上学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的午餐是免费的;比如看病几乎等同于免费,一年内医药费不超出克朗时完全由个人支付,超出部分可享受50-90%补贴,若一年内医药费累计超出克朗,超出部分则完全由国家承担,另外瑞典人的月平均收入在00克朗以上,贫富差距很小。
可能很多中国人会觉得,拥有这样的条件,为什么不去享受更奢华的生活?为什么从瑞典出来的各种产品,就一点没有豪华感?
这恐怕就得“上纲上线”,说说精神层面的追求了。
瑞典的整套福利体系以年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为发端,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不断补充、规范、修改,确立了以国家社会保险、家庭福利、社会服务和医疗保健四大块福利保障为基础的相对比较完备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加之瑞典作为中立国,两次世界大战均没有参与其中,正可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四海升平”。有时候我们会开玩笑地说,瑞典人一年到头就在想两件事:去哪里度假,和怎样去度假。
正因此,瑞典人早就习惯了“过好日子”,同时也习惯了“为保持幸福生活而服务社会”的理念,反而不像暴发户土豪一般地挥金如土,或是到处张扬着自己的财富。瑞典人更注重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幸福指数,更强调个人与家庭内在的需求,即“为什么一定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有钱?拥有那些能让我和我的家人感到幸福快乐的东西就足够了”。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件MadeinSweden的产品,都是在实用主义的基础上被赋予了艺术的气息,同时贴近自然的生活环境也让众多产品拥有了自然简约的风格。内在品质的提升远比外在奢华的感官重要得多——这就是瑞典人的价值观。
造车当然也遵循着这样的逻辑。按照沃尔沃的说法,设计师们的办公室就背靠森林面朝大海,每天透过落地窗欣赏着清透的天空和湛蓝的海水,呼吸着纯净的空气,倾听着自然的声音,灵感汇聚,便成了年陆续发布的三款概念车,和全新一代XC90。
话说回来,其实对于“豪华”的定义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奔驰用卓越的质感定义豪华,奥迪用精湛的工艺定义豪华,捷豹用厚重的手工艺定义豪华,凯迪拉克则用美国人的现代美学理念定义豪华,那么对于沃尔沃,能让人感受到居家般精致的,就是豪华。
最后我想说的是,奔驰也好沃尔沃也罢,每一个拥有传奇历史的品牌,都有它独一无二的发展之源。奔驰的发展史,也就是德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史,借助德国在20世纪的腾飞,德国品质得到全世界认可的同时,奔驰成为了德国品质的最佳注解。沃尔沃,则在它的品牌当中深深地刻下了瑞典的文化印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