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半岭打好ldquo生态牌rdq

点击上方蓝字   自吹响“乡村振兴”号角以来,英山乡积极主动融入“清新好柘荣”建设,以打好脱贫攻坚战为主线,以“乡村振兴示范计划”为引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动文旅融合,这座“养在深闺”的小村庄,正通过一个个在建项目,稳妥而有序地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样板。01

能人引路山林生“金”

在半岭村猕猴桃基地,基地负责人林凤兰和几名工人正趁着好天气给猕猴桃树进行疏花、授粉,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

  据了解,半岭村位于柘荣县英山乡南部,村民主要以茶叶、太子参、白术种植为主,养殖肉兔为辅。但受制于交通瓶颈、分散种植、销售渠道等因素,半岭村农产品收购价长期低于市场平均价。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了乡、村两级干部急需解决的首要任务。   年,经过村两委集思广益,大家认为让在外乡贤回村发展,带领全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这一年,在英山乡和半岭村两委的多方努力下,在外乡贤林凤兰决定回乡创业。   当年,林凤兰在家乡半岭村流转荒地亩,发展山地农业,建立奇岚山猕猴桃标准化基地,并依托交溪峡谷、百年森林公园等优越自然资源种植黑木耳、灵芝等林下经济作物,打造能观日落、能看夜景的特色民宿。与此同时,她还吸纳周边精准扶贫户到基地工作,教他们种植技术,用心帮助他们提高收入。   “以劳动力入股她的果园,如今月收入可达多元,比以前种植黄金糯赚得更多,也更稳定些。”已实现脱贫的村民林龙喜笑着说。

近年来,半岭村通过“支部+”模式,引导迦百农集中农民自愿流转的山地、耕地,建立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以山地每亩元、水田每亩元的租金,流转土地多亩,涉及贫困户10户41人。

  乡村要振兴,需要“能人效应”。近年来,英山乡全面推行“能人”带动模式,培养、发现、扶持、召回一批能人,通过引进天人仙源里药材种植合作社、长洋生态养殖合作社等企业,初步形成了集水果种植、生态养殖、林下经济、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02

乡村旅游吸引客来

每到周末,半岭村的乡村旅游总能给游客带来新的体验,这里的绿水青山也总能让游客流连忘返。5月31日,福安市城关李明政一家三口驱车来到了半岭村感受风光旖旎的自然风光,体会静谧安逸的乡村美景。   “躺在房车里仰望着漫天星河,这样的盛况已经很多年不曾看过,这次旅游真的是不虚此行。”李明政笑着说。   据了解,半岭村背靠美丽的百年森林公园,面向壮观的交溪大峡谷,常年可见迷人的云海和日落景观,风景如画。   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要靠美丽乡村做底色。近年来,半岭村依托特有自然资源,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美化村容村貌,投入多万元建设休闲公园、廊亭等基础设施,打造房车民宿、兔子观光园等农旅设施,全力打造悠闲自在的“岭上人家”生活。半岭村正逐步成为观光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仅五一假期就接待游客近2万多人。村中群众种植的农特产品,也被前来观光的游客抢购一空,真正做到‘不出村’实现了变现。”半岭村党支部书记林自发说。   不仅如此,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改善人居条件,也是能否留住游客的关键。为了真正实现“里子”变样,“颜值”可观,半岭村积极响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全村污水管网建设及改水改厕工作,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开展农村危房“大排查大改造”,开展以茶为主题的村庄绿化。   同时,以交通路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投入万元建设完成英山至半岭5.17公里的公路,畅通半岭振兴“大动脉”,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半岭注入强劲动力。03

党建小院服务群众

“半岭至沙坑段公路水毁,必须马上修复。”“这关乎周边群众的出行,也关系三农物资进出,必须马上解决。”5月29日晚,在半岭村党建小院内,30多名党员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共商道路毁坏的问题。   “党建小院内共同商定项目,在半岭村是常事。”林自发介绍,只要关乎群众利益、亟待解决的事情,都会请党员和村民前来党建小院共同商议,让村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近年来,英山乡将“党建小院”融入村居,以院落为阵地,党建为主题,文化为纽带,通过党建文化元素的注入和结合,让群众熟悉的场所成为维系情感、凝聚人心的空间,成为村居党建文化的宣传主阵地。目前,英山乡共建成“党建小院”5个,发展了50多名“驻院”党员。如今这小小的天地成了群众聊家常,村民议事、党员议政的“根据地”。除此之外,该村还在迦百农合作社设置“党员培训教育基地”“妇女微家”,充分调动党员、妇女力量,唱响文明之歌,让客人来村旅游既能看到乡风原貌,又能回味乡情乡愁,还能感受到山里人的热情与好客。

来源:闽东日报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jj/67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