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满。
一轮暴雨
一轮烈日
广州的天气已经按捺不住
火速进入了炎热暑湿模式
不想吃饭,木有胃口
头重脚轻,浑身乏力
精神不济,睡眠不稳
……
额,如果排除疾病因素
那么极有可能是和暑热有关了
广州地处岭南之地,湿气重是共识
夏季饮食调理,
仍然要把清热祛湿放在首位
每一位广东的妈妈,
都是传说中的祛湿高手
五指毛桃、土茯苓、木棉花、炒薏米
红豆、扁豆、陈皮、眉豆、冬瓜
……
这些常规的祛湿材料,
都被妈妈们煮出花了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聊一些
有点不起眼,但是祛湿效果又非常好的
“冷门”祛湿好物
赶紧拿出小本本记下
加入你家的小满食单吧!
白术
白术性温味甘苦,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可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水肿等症。
二术汤
材料:
苍术5g、白术5g、米泔水ml、瘦肉g、蜜枣半粒(1-2人量)。
制作方法:
将瘦肉洗净切片,苍术、白术洗净备用,备制米泔水(第一遍淘米时不要搓洗,轻轻去掉米中灰尘,第二遍淘米时用力搓洗,留取搓洗后的淘米水),在瓦煲中放入米泔水,将苍术、白术放入后武火煮开,接着文火继续煲半小时,最后放入肉片、蜜枣煮15分钟,起锅时加入少许食盐调味。
汤品点评:
苍术外可祛风湿之邪,内可化脾胃之湿,故为燥湿健脾、祛风之要药,但由于其性味辛燥,用米泔水烹调可减缓其燥性。苍术善于运脾燥湿,补养之力不足,白术善于补脾益气,补多于散,两者同用,补运兼施。
由于此汤水偏温,若有湿热或者阴虚内热者不宜食用,寒湿阻遏(例如关节、脘腹冷痛,畏寒肢冷,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者食用尤佳。
白术健脾汤
材料:
白术15g,太子参10g,芡实10g,陈皮一小角,瘦肉50g(1人量)
制作方法:
瘦肉切片。把白术、太子参、芡实、陈皮放入汤煲中加水ml,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半小时。再加入瘦肉片稍滚10分钟,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汤品点评:
白术在中药学中被定为补气药,但其实它的健脾、运脾、燥湿效果才是最好的。只是白术味道不太好,所以小孩子未必很喜欢,加一点点肉来纠正一下这个味,也不至于太差的。太子参补脾气,增强小孩体质,都是很常用的。加上补脾固肾的芡实和广东三宝之一的陈皮,组成了一个健脾补脾固肾的好汤水。当然,大人也是可以喝的。
Tips:保护小孩子脾胃,除了煲汤健脾以外,还需要注意不能让小孩子狂吃海喝,七八分饱才是最好的。
鸡蛋花
鸡蛋花甘凉,清热解毒、利湿、止咳,是广东一带夏季常用的清热祛湿材料,用于湿热腹泻、消化不良、痢疾等。
双花瘦肉汤
材料:
鸡蛋花3朵、金银花5g、瘦肉50g、姜2小片(1人量)。
制作方法:
鸡蛋花、金银花冲洗,瘦肉洗净切小块、飞水。锅内加水及材料,武火煮10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加入少量食盐调味即可。
汤品点评:
药理研究证明金银花的绿原酸及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金葡菌及大肠埃希菌、抗病毒作用,还能作为益生元起到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做能用。本汤性寒凉,虚寒及寒湿腹泻者不宜。
木棉花鸡蛋花煲排骨
材料:
木棉花20克(如果是鲜品可加倍)、鸡蛋花干品20g、排骨g、蜜枣1粒、生姜适量(3-4人量)。
制作方法:
将木棉花、鸡蛋花清洗干净,排骨切块汆水去掉血污,在锅中放入2L清水,把所有药食材一同放入锅中,武火煲开后改文火继续煲1小时,最后调味食用。
汤品点评:
木棉花和鸡蛋花都是广东这边盛产的植物,取材非常方便。两者性质都稍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解暑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鸡蛋花还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细菌性痢疾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由于本汤水性味偏凉,平素体质偏寒或者寒湿泻泄者不宜食用。
玉米须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记载玉米须性平味甘淡,具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效,可辅助治疗水肿、高血压、糖尿病、尿路结石、胆道结石等病症。
通常入药采用干品,但鲜品也是可以的,不过用量要增大,例如市场上买的玉米连须,只要清洗干净后也是可以拿来煲汤的。
芦荟玉米排骨汤
材料:
芦荟50g、带须玉米3根、红萝卜1根、扇骨g、姜2块(3-4人量)。
烹调方法:
芦荟洗净切段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左右,去刺削皮、切块状,焯水备用。玉米摘去外面包叶,留玉米须,裁两段。红萝卜洗净、切块。扇骨洗净,去血水。锅内加水ml,加入除芦荟外所有材料,武火煲15分钟改文火煲30分钟,加芦荟煮10-15分钟,加适量食盐调味。
汤品点评:
芦荟性味苦寒降泻,能泻下通便,与其所含的芦荟蒽醌衍生物作用相关,切忌过用。芦荟入肝经,还能清肝泻火,能改善心烦、易怒、睡眠欠佳甚至整夜不睡且梦多、目赤口干苦、大便干秘、尿黄等症状。汤中配同样入肝胆经、清热利湿消肿的玉米须,及健脾胃的红萝卜以顾护脾胃。本汤偏寒凉,平素脾胃虚寒者不宜。
玉米须炖猪横脷汤
材料:
玉米须5克,猪横脷1条,瘦肉克,芡实5克,薏米5克(2人量)
制作方法:
(1)把材料洗净,将猪横脷刮苔,和猪肉一起洗净飞水(冷水放入食材,大火煮开1~2分钟,再将水倒掉,冲洗干净)。
(2)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加ml清水,炖1.5~2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汤品点评:
玉米须是利水渗湿的食材,再配合芡实、薏米,功效更好。猪横脷也是健脾益肺的好食材,所以玉米须搭配它是不错的选择。
车前草
车前草是清热解毒类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能清热明目、祛痰止咳,同时还具有利湿消肿的作用。
夏枯草祛湿汤
材料:
夏枯草50g、车前草50g、绵茵陈50g、蜜枣1粒、瘦肉g(3人量)
制作方法:
药材冲洗、去沙去杂质;瘦肉洗净、切块、飞水。汤煲中加水ml,加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45分钟,加少量食盐调味即可。
汤品点评:
夏枯草辛苦寒,清肝火、明目,正合适肝火上炎,急躁易怒、目赤、头胀偏头痛等症状者。配合通利水道,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具有清热利湿消肿作用的车前草,以及专治“脾胃二家湿热专药”、清热利湿的绵茵陈,成为一款改良版的祛湿汤。但此三药均为苦寒之物,阳虚、脾胃虚寒者不宜,怕寒凉太过者,可加姜一大块调和。
车前茅根煲鸡脚
材料:
车前草、白茅根各20克(中药店有售),红枣6个,鸡脚8只,猪瘦肉克,生姜3片。
制作方法:
各物分别洗净。中药稍浸泡;红枣去核;鸡脚去皮、甲,敲裂。一起与瘦肉、生姜下瓦煲,加清水2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量。
汤品点评:
此汤清润可口,且有清热解毒、补气安神的作用,适合于夏日消热解暑祛湿之用,同时亦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泌尿道感染等。
牛蒡
牛蒡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食品,是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肉质根茎类蔬菜,可用于炒菜、熬粥、煮汤等。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微甘,具有清热疏风、解毒消肿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牛蒡根富含纤维素,可刺激肠道,促进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并且对预防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保健作用。
牛蒡马蹄煲水鸭
材料:
鲜牛蒡g、马蹄8个、胡萝卜g、水鸭1只、瘦肉g,生姜2~3片(3~4人量)。
制作方法:
鲜牛蒡削皮、洗净,切成小斜片状;马蹄洗净去皮,对半切开;胡萝卜洗净后切块状;瘦肉洗净、切块;水鸭斩杀后去毛、去内脏再斩件,飞水处理后与牛蒡、马蹄、胡萝卜等材料一起放入瓦煲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中小火煮约1~1.5小时,加盐调味后即可食用。
汤品点评:
马蹄甘寒,可清热祛湿解毒,红萝卜甘平,具有良好的健脾功效。加上牛蒡,三者配合夏季适用的水鸭共同煲汤,使得这款靓汤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作用。
▼▼更多好看精华文章▼▼编辑:芹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