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听儿科医生说得最多的就是“脾胃虚弱”。那宝妈们知道什么是“脾胃虚弱”吗?今天咱们来看看李昊为教授的解答!
小儿的病大多出现在脾胃上,所以关于小儿的脾胃有很多证型,比如脾胃虚弱、胃强脾弱、脾胃积热、脾胃不和等,而就诊中常说的脾胃虚弱通常指的是脾胃气虚。
中医讲,脾主运化,胃主收纳。运化相当于西医上说的消化,所以盛食物靠胃,消化吸收靠脾。脾脏把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中医叫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各处,保证各个脏腑的功能正常运转。
中医讲,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把水谷精微上升输送到心肺头目,然后滋养全身。胃气下降,把初步消化的食物继续推进下行。
那脾胃气虚的时候孩子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由于脾气虚导致脾脏运化较差,不能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所以食物容易积滞,这时候孩子就会不爱吃饭、饭量小。
脾胃气虚的时候,脾的升清功能和胃的降浊功能都变差了,这时候就容易清浊相干,孩子就会肚子胀。清和浊一起往下走,孩子就会大便不成形。
脾胃气虚以后,身体各个脏器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这时候孩子就会浑身没劲儿,脸色会发黄、不红润、没光泽,孩子身上的肉摸着还会松松软软的。
这一切的病根儿都在脾胃气虚。怎么调理呢?
太子参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补气生津
用于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证。太子参有近似人参的益气生津、补益脾肺的作用,但药力较弱,是补气药中的一味清补之品。
用太子参泡水给孩子喝。太子参又叫孩儿参。体润性和、补气生津。从少量开始,泡水给孩子喝就可以了。
太子参凉,补而能清。益气养胃,又可生津。有些人吃参类药上火,吃太子参就不会,所以小孩子啊,发烧以后,心烦口渴,给他煮点太子参水喝,又能把气补回来,气能生津。太子参有能养阴,气阴并补,所以太子参乃气阴并补的第一品,既清又补还凉,补而能清,补后还能清邪热。
山药
甘、平。归脾、肺、肾经。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
用于脾虚气弱、食少便溏或泄泻、肺虚喘咳。
吃山药,山药平补三焦,蒸山药蘸白糖吃、熬山药粥都行,坚持吃一阵子,你会发现,渐渐地孩子饭量就会增大,变得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