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明付,是黄平县一碗水乡长龙湾村村民,村民们都称呼我“张老伯”,家里有七口人,随着我们两老口的年纪越来越大,做不了农活,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较为困难,政府了解到我家的实际情况后,不仅给我家两个子女推荐就业,让他们有稳定岗位,现在他们一个已外出打工多年,一个在家做点农活照顾老人,农忙空闲时打点零工,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确保了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
我家的帮扶责任人是一碗水乡纪委书记吴江远,他来到我家里,看着人多拥挤的房屋空间和破旧的家具,沉默了,紧紧握着我的手说:“张老伯,我来晚了!你们两老身体怎么样,家里都种了些什么、养了些什么啊?家里的主要收入靠什么啊?有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说出来,我们给你想办法。”一句句关怀的话语就这样交流起来。
我给书记讲了自己家庭的状况,我们两老口年纪大了,做不了重活,靠着大儿子一年四季靠种点太子参,我想养些猪啊,也好有猪杀了好过年,日子就会好过一点。听了我的这些话,书记当时就说:“张老伯,只要你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就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你,让你的家庭过得更好,我们一步一步来。”
书记走后,为了改善我家的住房条件,年,给我们家申请了元危房改造,房屋建成后,又硬化了新房子的院子,添置了新的生活家具。书记考虑到我们年岁已高,担心没有家庭收入,还补助我买了一头猪,让我们喂养大后卖出去,一部分留着过年一部分卖了贴补家用。到年底,除了自家留吃的猪肉以外,剩下的猪肉拿去卖都有多元收入,加上二儿子每月打工多元的收入,极大地改善了我家的困难。
可他们的帮助远远还没有结束,随后的几年还鼓励我家种植太子参,进一步发展产业,我和我大儿子每年种植太子参,政府不仅会给予我们元的补助,也经常来关心我们太子参的种植情况,各种加起来一年也有五六万元的收入,
看着我家的变化,我喜在眼里暖在心里。这些日子,我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切切实实改变了我家的困难面貌,让我对以后的日子越来越充满希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锦焘整理
编辑赵雨思
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