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抽动障碍治疗探讨下

嘴唇出现白癜风还能治好吗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zhengzhuang/46269.shtml

共患病的治疗

共患病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OCD)、抑郁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占共患病85%,其他尚有睡眠障碍、学习困难、自伤行为、品行障碍、暴怒发作等共患病。

临床诊疗中注意:共患病是什么时间出现?产生于原发病后,一般多动早于抽动2-3年发生。

(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发生在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具有明显的、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任性、冲动、活动过度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多动症为终身疾病,DSM-5定义12岁以前发病,注意力时间5-7岁是10-15分钟,大于12岁为25-30分钟。研究表明在临床TS人群中,ADHD的患病率为21%-90%,多数研究报告为30%至50%。

1、抽动共患多动的治疗

治疗原则:

①TS和ADHD均为神经发育障碍,共患病同样需要长期治疗,需要药物和心理行为的联合,必要时也可以配合西药同时治疗。需要医生父母老师等多方合作,定期进行随访。

②要根据二者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评估其严重程度,从而确定治疗的顺序,优先治疗对患者影响最大的疾病,如果二者同等严重,则同时治疗。

2、抽动共患多动的中医病机

脾虚肝亢是基本病机;阴阳失衡是关键

3、抽动共患多动的中医治疗

①治疗原则:健脾平肝、调和阴阳

②选方:四逆散合健脾止动汤加减

③药物组成:太子参、炒白术、茯苓、山药、半夏、陈皮、川芎、当归、防风、柴胡、白芍、枳壳、天麻、钩藤、蝉蜕、僵蚕等

④加减:

注意力不集中:石菖蒲、远志、当归

多动:龙骨、牡蛎、石决明

⑤揿针治疗:神门、肝、脾、心俞

(二)强迫障碍(OCD)

1、OCD概况

青少年强迫障碍是一种在儿童、青春期和成年期常见的使人衰弱的疾病,终生患病率为1%-4%,男女比例为2-3:1。儿童青少年发病的高峰年龄:11岁(10-14岁之间),强迫症的发病年龄是双峰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11岁,第二个高峰出现在成年初期,大约20%的强迫症病例出现在10岁之前,最小的有报道发生在5岁。

2、OCD的症状特征

强迫思维:在该障碍的某些时间段内,感受到反复的、持续的、侵入性的和不必要的想法,冲动或意向,大多数个体会引起显著的焦虑和痛苦。

强迫行为:个体试图忽略或压抑此想法,冲动或意向,或用其他的一些想法或行为来中和它们(例如通过某种强迫行为舔口唇、撕皮、啃指甲)

3、OCD的西医治疗

药物+心理治疗(CBT)是最佳治疗方案:药物第一,心理第二。

药物:利培酮——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选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选择常用舍曲林、文拉法辛,同时用于抗抑郁。

4、OCD的中医认识

中医归属“郁病”、“脏躁”、“百合病”、“癫证”、“狂证”范畴。

病因:内伤七情、外感六淫、伤食、劳倦、遗传胎病

病位:肝、胆、心、脾、肾

病理因素:虚、痰、滞、瘀

辨证:肝胆失调、肝肾亏虚、心脾两虚等

5、抽动共患OCD的中医病机

(1)从痰论治

温胆汤:清热化痰,理气和胃

(2)从心论治

孔圣枕中丹

6、抽动共患OCD的揿针治疗

总结

对于难治性抽动症患儿的治疗,可以根据病情之变化,从病症结合角度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不宜频繁换药,同时进行科普宣传让家长了解该病的治疗难度,积极配合治疗,克服焦躁情绪有利于患儿康复。

本文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来自“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儿科分会年会暨中西医治疗小儿神经精神疾病新进展学习班”,北医院王素梅教授分享的“难治性抽动障碍治疗探讨”。

在此,我们诚挚邀请您加入

小儿学苑通讯员队伍

共同为守护儿童健康的目标努力

如果您愿意分享儿科疾病相关

专业知识、病例、诊疗经验等

欢迎投稿到小儿学苑

投稿邮箱:

xiaoerxueyuan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cd/80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