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少动多静,保持心性清宁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ykhongye.com/m/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古人同样将小暑划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说,初入小暑,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意,风都带着热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春夏养阳

小暑: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而,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心静自然凉。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不能贪“凉”

天热了,人们就喜欢吃冷饮,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很受大家的青睐;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欢冲凉水澡。殊不知,这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

四种食物最消暑

1、黄鳝

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可以预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泻,还可以保护心血管。

2、藕

 中医学认为,藕生食有清热生津、润肺、散瘀消肿、止血的功效,可主治热病烦渴、吐血、淋病等症。熟食则有健脾益胃、消食、止泻、固精的功效。

3、绿豆芽

 常吃绿豆芽,能清肠胃,解热毒,利湿热,洁齿,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临床上用绿豆芽煎汤治疗疖疮、烫伤等外伤感染。绿豆芽中含有的核黄素可用来治疗口腔溃疡,还能调五脏、通经脉、解诸毒,可用于饮酒过度、湿热郁滞、食少体倦。

4、绿豆

 绿豆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夏天人体出汗多,体液损失较大,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遭到破坏,用绿豆煮汤来补充是最理想的方法。它既能够清暑益气、止渴利尿,不仅能补充水分,而且还能及时补充无机盐,对维持水液电解质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五颐养生中医学院推荐养生汤

1、瓜苡米煲水鸭

材料:冬瓜克,苡米60克,水鸭克,生姜

做法:水鸭洗净斩块,氽烫后用清水冲干净,与苡米、生姜一起放入砂锅,加水。先用武火煮15分钟后改为文火,再煮60~90分钟,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利尿解暑

2、番茄土豆排骨汤

材料:番茄克,土豆克,排骨克

做法:先将排骨洗净氽烫后用清水冲干净,与切块的土豆一起放入砂锅,加水,先用武火煮15分钟后改为文火,煮40分钟后,加入番茄,再煮20分钟,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健胃消食,生津止渴

3、苦瓜黄豆排骨煲

材料:苦瓜克,黄豆克,排骨克

做法:先将排骨洗净氽烫后用清水冲干净,与切块的苦瓜和浸泡好的黄豆一起放入砂锅,加水,先用武火煮15分钟后改为文火,再焖煮60分钟,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解暑,除烦止渴

4、节瓜蚝豉煲猪踭

材料:节瓜克,蚝豉50克,猪踭肉克

做法:先将猪踭肉洗净,飞水与切块的节瓜及蚝豉一起放入砂锅,加水。先用武火煮15~20分钟后改用文火煲1~1.5个小时。

功效:滋阴清热,消暑渗湿

5、太子参瘦肉汤

材料:太子参40克,瘦肉克

做法:先将洗干净后的太子参放入煲里,加水,煮开后调成小火,大约煮30分钟后,下瘦肉,一起用小火煮15分钟后即可食用。

功效:益气生津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cd/55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