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品种繁多,您能区别开吗?您知道如何选择吗?您能鉴别好野生的和人工种植的人参吗?您听过采人参系红绳子的故事吗?……
人参,五加科,茎直立不分枝;一年生只长一叶,下分三小叶,二年生仍一叶但分五小叶,三年才长两叶,最多可见八叶,极其稀少。通常三年开花,伞形花序淡黄绿色;五年结扁圆鲜红果。野生为山参,栽培名园参,晒干后称生晒参;经水烫后浸糖称白糖参;蒸熟后晒干称红参。功效大补元气。
人参是五加科多年生植物,用药部位是它的根。人参的茎直立不分枝。
一年生的人参只长1个叶,下分3个小叶,这样的人参叫做“三花”;二年生仍长1个叶但分为5个小叶,叫做“巴掌”;三年才长出2个叶,叫做“二角子”(角读作甲);四年生者增至3个叶,叫“灯台子”;五年生者增至4个叶,叫“四匹叶”;六年生者增至5个叶,叫“五匹叶”。还有“六匹叶”,极少数有“七匹叶”、“八匹叶”。长到“八匹叶”时则分为上下两层,每层各四匹叶。
人参主产东北,俗称“棒槌”,以前多是野生,现在大多栽培。进深山老林寻找野山参在东北称为“放山”。放山的带头人称作“山把头”。放山需要带独特的放山工具,拉帮、进山、压山、下山均很有很多讲究。放山不能随便说话,通过敲打放山用的棍子来互相交流。找到山参称做“开眼了”,这时发现参的人需要大声喊“棒槌”,然后山把头问:“什么货?”发现参的人回答几匹叶,然后大伙围上前喊“拿着”。之后便是大家熟悉的用红绳绑住人参。开始采挖,挖人参也被尊称为“抬棒槌”。放山是东北人民采挖山参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民间习俗,形成独特的人参文化,但野山参稀少,几乎被人工种植代替,这一放山习俗也濒临失传。(今天的文章太长,关于放山的习俗附在明天的西洋参下,注意查看)
人参通常三年开花,伞形花序淡黄绿色;五年结出扁圆鲜红果。内有两粒半圆形种子。引得“棒槌鸟(人参鸟)”来啄食,鸟只消化了果肉把种子排泄到山里。这样才会长出山参幼苗。老放山人说,没有经过“棒槌鸟”吃过的人参果是不会发芽的。而放山找人参时,有经验的山把头凭借人参鸟的叫声就能找到山参,俗话说哪里有人参鸟叫,哪里就有人参。但究竟哪种鸟是人参鸟,一直无定论。
人参的再生能力特别强,野山参在-40℃也不会冻死;不怕旱,不怕野兽的践踏,即使芽苞踩坏也会重新发出新芽,继续生长。人参的芦头上有芦碗儿,每个芦碗儿上都有后备芽苞。每一个芦碗儿如遭意外损伤,其后备芽苞便可继续生长,成为新的芦碗儿。即使芦头断掉,几年之后又长出新芽苞。就算从根头断掉人参也不死,可再憋出新芽苞。人参的主根烂掉,人参的艼或剩余的须子仍可生长,几十年或上百年后,艼就变成主根。
人参一般长到六匹叶,如果人参芽苞受到伤害,再生的芽苞,就再从三花、五叶巴掌或二角子开始生长,不断循环轮回。所以有时发现二角子的小参,挖出来一看却是大参。放山人因此说人参可以转胎。(上图是一个罕见的七匹叶参,可以称为参王)
人参的种类
人参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别
根据生长环境分
野生的叫做“山参”或“野山参”,由于野外生长环境恶略,人参生长极其缓慢,具有典型的芦、艼、体、须、纹特点。
人工栽培在农田的叫做“园参”,浇水施肥,生长环境安逸,因此心宽体胖,长的都快,像萝卜。
人工种植在森林中,纯自然生长,叫做“林下参”。还有一种叫做“移山参”,又分“山移”和“家移”两种。“山移”是放山时发现野山参幼苗,移栽到居家附近的山野林下,便于看守;“家移”即参农将园参幼苗移植到山野林下,不浇水,不施肥,使其在野生环境下自然生长。
根据产地不同分
国内园参有名的有石柱子参、和边条参。“石柱子参”简称柱参,产于辽宁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石柱子村,为园参之首,是由野山参经人工栽培选育而来,模拟野生条件不施肥,不用药,生长极缓慢,15-20年收获,一般单支重30克左右。
“边条参”产于吉林省集安市,培植过程中经两次移栽,6-8年收获,单支也不会很重。其余的都是普通园参,不到6年收获,大的能有好几两重。还有生长在朝鲜韩国的统称为“高丽参”,和国产区别不大。
根据炮制方法分
新鲜的园参叫做“水参”,直接晒干叫做“生晒参”,因为色白,又称为“白参”;如果将人参蒸熟后晒干,颜色就会变红半透明,称为“红参”,红参其实就是熟的人参,作用缓和一些。“大力参”是将水参在沸水中浸煮片刻后晒干,介于生晒参和红参中间。
还有一些瘪的、质量差的,不适于加工成红参的人参,在水中浸泡后用针在参上扎眼儿,然后浸泡在浓糖水后晒干,称“白糖参”或“糖参”,虽然口感好,但有效成分损失太大,和糖棒没啥区别。又有“掐皮参”,加工法与糖参相似,浸在浓度较稀的糖汁中,使皮与内部分离,再用竹刀轻扎外皮,使表面出现很多凹点。
又有生长在北美洲的西洋参,与人参不同,又当别论。
野山参的鉴别
野山参一般都长十几年或者上百年,这一点儿都不夸张。但现在野山参十分稀少,伪品很多。小永上学时在学校标本馆见过真品山参,其中一个还是早年老师带学生上山采药时挖到的。鉴别野山参要看五个地方:芦、艼、体、须、纹。
芦:是人参的根茎,就是连接根和茎的部分,也称芦头。年老的野山参芦较长,分为二节芦、三节芦、线芦、雁脖芦。二节芦,有马牙芦和圆芦者。三节芦,有马牙芦、圆芦和堆花芦。所谓马牙芦,是根茎上的茎痕明显,形如马牙状,多在根茎上段。圆芦长是根茎上的茎痕因年久而长平,形如圆柱状。线芦,是因年限久远,根茎上的芦碗长平,根茎又细又长。雁脖芦,是根茎细长,稍弯曲,如雁脖状。芦上的茎痕又称芦碗,通常一个芦碗代表一岁,但老山参有的芦碗已经消退,芦越长芦碗越多,山参年代越长。(请参照下边几幅图一起看,要不然看不懂)
艼:是人参芦上生长的不定根,有枣核艼、毛毛艼、艼变之分。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称枣核芋,小者为毛毛艼,艼膨大变成根艼变。
体:即主根,皮为黄褐色或灰黄色,断面呈黄白色。根据形状有灵体、疙瘩体、顺体、过梁体、笨体、横体之分。皮嫩而白者,则不是纯山参。
须:长条须,老而韧,清疏且长,柔韧性强,有弹性,其上缀有小米粒状的小疙瘩称之谓“珍珠点”。假山参的须短且脆,容易折断,且没有珍珠点。
纹:在主根肩部有细而深的环纹,呈螺丝状,称为“铁线纹”。假山参横纹粗糙,浮浅而不连贯。
人参的药用价值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成书明朝的中医入门歌诀《药性歌括四百味》第一味药便是人参: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上学时背的时候嫌它不押韵,而且说的功效与教材不同。现在想到人参,首先冒出来的就是四百味的歌诀,而且越来越感觉有道理。
大补元气
人参功能大补元气,常用在危急重症,还能起到抗休克的作用。园参力弱,山参昂贵,现多用人参加工的针剂: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代替。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心衰急性发作,气息短促、大汗淋漓,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心率仍居高不下,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推注不久,即能起效。(少数患者参类过敏,还得慎重)
止渴生津
高热大汗后,身体特别虚弱,气阴皆伤,口渴不止,伴有虚热,这时候用人参最合适,《伤寒论》中的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都用人参,借其益气滋阴而就是起到止渴生津的作用。名方生脉饮,药用: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可以起到益气养阴而敛汗的作用。老年人盗汗属于虚证的,可以应用生脉饮。之前讲过的玉屏风散治疗表虚自汗,又当区分。
调营养卫
调营养卫,《难经》称“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人参益气而能起到安神之功,治疗神志不安、心悸怔仲、失眠等症,还可调和营卫,治疗自汗、盗汗。小永曾亲自试验,过度劳累之后,有时反倒入睡困难,吃几片人参,或用人参煮水喝,马上就能感觉困乏,之后睡的特别踏实,醒来之后也特别清爽。
不过现在临床上人参用的也不是那么多,很多时候都用党参、太子参代替人参了。可以参见党参,北京中医白癜风怎么样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