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皆生于六气,诸症莫逃乎四因

六气者,风、热、湿、火、燥、寒也。

《素间玄机原病式》云:

1.诸暴强直、支痛、緛戾、里急、筋缩,皆属于风。足厥阴风木乃肝胆之气也。

所有突然的肌肉僵硬,屈转不便。筋肉拘挛,不柔作痛,须忍痛支持。筋缩里急、乖戾失常。都属于风。是肝胆的风木之气失常造成的。

2.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大鼓之如鼓、痈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窒、鼽衄、血溢、血泄、淋秘、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蔑血污,皆属于热。少阴君火乃真心小肠之气也。

所有的喘气、呕吐、吐酸水、突然暴泻、腹痛下坠、窘迫急痛、转筋抽筋、小便混浊、腹胀、痈疽疡疹瘤气(毒疮皮肤病)、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窒(鼻塞不通)、鼽衄(流鼻血)、血溢、血泄(小便)、淋秘(大便)、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蔑血污(黑血),皆属于热。是心和小肠的君火之气失常造成的。

3.诸痉强直、积饮、痞隔中满、霍乱吐下,体重胕肿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属于湿。足太阴湿土乃脾胃之气也。

所有的肌肉紧张、有水饮、胃胀、霍乱吐下,体重、皮肉按之有凹陷不起,皆属于湿。是脾胃的湿土之气失常造成的。

4.诸热瞀瘛、暴瘖、冒眛、躁扰、狂越、骂詈惊骇、胕肿疼酸、气逆冲上、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痹、耳鸣及聋、呕涌溢食不下、目眛不明、暴注、瞤瘛、暴病暴死,皆属于火。手少阳相火之热乃心包络三焦之气也。

所有的热引起的神昏抽搐、骤然声哑说不出话来、突然糊涂、烦热躁动,扰乱不宁,躁动骂街、浮肿酸疼、气逆向上冲、口噤战栗说不出话如失神、嚏、呕、热毒疮疡、喉痹、耳鸣及聋、很想吐,吃不下、目眛不明看不清、肌肉跳动抽搐、暴病暴死,皆属于火。是心包和三焦的相火失常造成的。

5.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手阳明燥金乃肺与大肠之气也。

所有的干燥、咽干口渴、毛发干枯不荣、皮肤干涩皲裂脱屑,皆属于燥。都是肺和大肠的燥金之气失常造成的。

6.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彻清冷、瘕、疝、坚痞、腹满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足太阳寒水乃肾与膀胱之气也。

所有的因病出的水液清而且冷、腹部有硬结、腹部满很痛、大便出清白之物、不知道饿、吐出来的东西腥臭难闻,四肢逆冷,屈伸不便。皆属于寒。是肾和膀胱的寒水之气失常造成的。

风有风寒、风热。风寒者,发散祛风,则风自解。风热者,疏散热郁,则风自平。

热有虚热、实热、热郁。虚热者补之,实热者泄之,郁热者散之。

湿有寒湿、风湿、湿热、湿气。寒湿者热药燥之,风湿者风药胜之,湿热者寒药清利之,湿气者气药通畅之。

寒有内寒、外寒、虚寒。内寒者温中为急,外寒者发表为先,虚寒者壮阳兼固本。

燥有热燥、寒燥、风燥。热燥者清热,寒燥者温经,风燥者祛风,亦必以养血润燥之药为君。

四因者,气、血、痰、食也。

治病:

用四君子汤以治气,人参(党参/太子参)、白术(炒白术)、茯苓、甘草(炙甘草)

四物汤以治血,地黄(熟地/生地)、白芍(炒白芍)、川芎、当归

二陈汤以治痰,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平胃散以治食,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多用此四方为主,依病症加减用药,故药不繁,而多中于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zz/8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