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太子参紫纹羽病认识及常用有效的防治方法

太子参,中药名。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日渴,肺燥干咳等。功效多,市场需要大,因此种植面积较广。

从笔者田间指导多年的经验及从农户反映了解到的情况,太子参紫纹羽病属于比较难防治的,因此收集以下资料以供参考。

太子参紫纹羽病是太子参的常见病害之一,又称霉根、泥龙、烂蒲头等。病菌从太子参嫩根系侵入,后扩展到较粗的支根及主根上。病根初为黄褐色,后变黑褐色,严重时皮层腐烂变黑,在被害根表面可见紫褐色丝缕状菌丝,菌丝纠结成根状菌索,菌索纵横交错呈网状,索内菌丝呈H状连结,根部布满菌素,后期根茎基部及附近地面形成一层紫红色绒状菌膜。根茎染病,叶面生长缓慢,细小,叶色发黄,下部叶提早脱落,叶梢先端或细小枝枯死,最后整株死亡。

1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素和菌核在病根和土壤中越冬或越夏,主要借病根接触、通过水流、农具传播,很少由担孢子飞散传播。带病参苗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大多分布在土壤5-25cm范围内。属好气菌。生育温限8-35℃,适温27℃。太子参田间发病时,先出现中心病株,后向四周扩散。如水源遭受病菌污染,则可致全片发病。土壤积水或酸性、砂砾土质的土地易发病。连作地或作水稻田、马铃薯等易感病作物发病重。

2

防治方法

采取加强栽培管理措施,改善环境条件,保证太子参健康生长,降低病原物数量,适时用药综合防治控制病害。及时清除周围杂草树根,减少病菌来源。刮除病株腐烂变色的组织,切除腐朽的根并销毁。

3栽培管理

对发生紫纹羽病周围带菌的土壤,一方面彻底清除土壤的残根、烂根、烂皮等带病残体,另一方面对土壤进行翻晒、晾晒。条件允许,最好换土;增施有机肥,保证太子参健壮成长,提高抗病力;掺沙改粘,挖沟排水,改善土壤的通气、排水能力,破坏病菌的适生环境;对覆土过厚而影响太子参根系呼吸的情况,要适当铲除表土;加强其他病虫害防治,增加其通风透光,增加太子参的多样性,建立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从而提高抗病性。

                







































白癜风医疗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tp/43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